![]() |
|
|||
新华网四川北川11月22日电(记者齐湘辉)新搬进政府安置房的李国军在高兴的同时,又有点隐隐担忧。
李国军所住的安置房位于北川新城的“尔玛小区”,这个由20多栋羌族风格六层板楼组成的小区,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安置了3680户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家园的灾民。
50多岁的李国军去年底通过摇号分到了现在这户91.8平方米的三居室,总房款5万多,可以贷款5万,3年内由政府贴息。
“真要感谢国家,感谢援建的山东人民,不然现在600多元/平方米到哪里去买房?”坐在自己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李国军由衷地说。
地震前,李国军在北川老城有个家庭旅馆,面积大概四五百平方米,每月收入能有五六千。地震后,李国军只能另谋生计。他在小区附近租了个门面,做起了弹棉花的生意。
“这个门面是政府招租的,每月收入一两千,现在还能免税。”李国军说。
坐在李国军家的沙发上,记者跟他算了笔账:除去门面租金和养房费用,李国军每月的生活费所剩不多。他也承认,现在的收入跟地震前相比的确大不如前,但他很知足:“这是自然灾害,没得法子哟!”
3年前的“5·12”特大地震将北川老县城瞬间夷为废墟,不仅摧毁了北川人的家园,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经过3年多的异地重建,新县城重建任务已全面完成。
其中,民众的安置房项目被优先安排,新县城修建了保障性住房1.1万多套。去年底开始,通过11轮公开摇号,10147户居民分到了新房并陆续入住,过上了集体居住的城镇生活。
“应该说,经过这3年的努力,人们的安居问题得到了解决,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就业。”北川县委副书记王久华说,“老百姓要有收入才能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