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华网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刘隆贺萌)“我们在电影节开幕前就在新浪建立了微博,很多观众都是我们的微博‘粉丝’。”在北京东直门外的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负责第二届中国巴西电影节媒体公关工作的热娜伊娜告诉记者。
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平常并不火爆,经常安排一些小众的、文艺的、实验性的电影上映。然而,“从11月17日到现在,几乎场场爆满,有时候影院不得不临时开放新的放映厅。”
热娜伊娜说:“活动组织者发布信息,志愿者用中文及葡文更新微博,介绍巴西电影节,并解答‘粉丝’们提出的问题,这种互动交流吸引了很多中国观众。”
“巴西电影节”微博建立一个多月的时间,吸引了大约400名“粉丝”,这其中有在中国生活的巴西人,有从事与巴西有关职业的中国人,也有正在学习葡萄牙语的学生。
以经营巴西美食为主的“巴西之家”也建立了中文微博,起初只是发布一些餐厅的经营信息。自今年9月巴西之家文化中心成立以来,巴西之家开始利用微博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比如葡萄牙语培训班、电影展映、舞蹈社及每月慈善日等,受到众多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旅居中国的巴西人开微博只是中国网络社交平台日渐开放、活跃的佐证之一。
微博早已造就了一批“洋明星”——从大家熟悉的加拿大人大山,到近期爆红的美国女孩白洁,还有阿根廷女歌手娜蒂。这些“洋明星”拥有大批的追随者,大山的“粉丝”数已接近90万。
美国人马丁也是近来微博上的热门人物。他和另外几位外国人用美国流行音乐元素改编《映山红》等经典中国歌曲,边唱边跳,还录制成视频贴在微博里,被网友广泛转发。马丁在微博上已经拥有了2.3万多“粉丝”。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詹新惠副教授说:“外国人用微博传播本国文化,中国网民也有这种需求,以微博为平台不仅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更能了解不同的知识与文化。”
詹新惠表示,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跨文化传播,不仅外国人可以做到,中国人也一样。文化交流需要彼此交融、彼此渗透才能生根落地。中国网民要主动“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