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滨海新区新港街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核心,积极探索“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港街面积约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9万余人,下设8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内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20余家。他们建成了面积6500平方米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设有健身房、图书室、书画室等各类功能室20余个,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在社区服务中心一楼设置的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试行“一口式、全业务”服务模式,对劳动失业、低保特困、保险、优抚、计划生育、老年人服务等6类156项事务提供“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服务。服务窗口对接群众休息时间,实行每周7天、每天9个小时的“错时工作制”。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咨询、业务办理近2万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新港街发挥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并支持多元主体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成立新港街社会组织联合会,自主管理志愿者协会、文化艺术协会、体育协会等4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组织建设,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10%以上。建立街道社会组织发展指导中心,筹集40万元设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和社会工作者发展基金,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街道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整合工商、税务、会计师事务所等服务型所(站),设立楼宇经济综合服务中心、中介服务业综合服务中心、行业协会商会综合服务中心等,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新平台。整合街道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建立分会等形式,积极把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团体的社会功能延伸到街道社区,提供各类服务。
该街创新动态协调手段,实现机制共建,建立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职能作用,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综合优势。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访、约访、下访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开展民情建议征集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设街道调解中心、社区调解室,组建了一支覆盖广泛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和1000余人的调解信息员队伍,构建起从街道到社区、到楼门院(小组)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网络。研发社会矛盾源头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将矛盾纠纷、问题隐患的发现、预警、分流和监控工作全部纳入系统,进行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不断强化源头治理和动态协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