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九届市委第十六次全体会议提出,我们要时刻牢记,实现公平不仅要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要努力减少结果的不平等,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前不久,《人民日报》报道了一名基层人员的苦恼心声。诚然,没有机会,梦想的双翼就无法施展;没有机会,人生的上升渠道就要被阻塞。公平的定义其实很简单,是指获得机会的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机会平等是公平的要义,机会平等地向所有的群体敞开胸襟,才会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公,实现公平。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创造机会平等,实现公平正义,尤其显得重要。这几年,有关逃离“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的话题备受热议,如今返回“北上广”成为一种热潮,一种时尚。选择返回,选择的是较为公平的社会空间,选择的是法治和开放。这一代年轻人更有追求,更不能容忍潜规则,不愿为讲人情、拼关系所困扰。在机会平等的大城市,凭本事吃饭,只要好好工作,就有机会脱颖而出。不管是开宝马的还是推三轮的,不管是赤脚的还是穿鞋的,都能拥有平等机会,这样的城市魅力指数大增。
一个捍卫机会平等的城市,必然是有温度的人文之城。作为一个大城市,上海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务工者。上海市不断盘活和增加教育资源,农民工子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比例,已从2007年底的57.1%上升至100%,许多上海小囡的“同桌”是农民工子弟。培根说:“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一代一代世世代代地穷。”拥有了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农民工子弟的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一个捍卫机会平等的城市,必然是充满活力的竞争之城。俞正声曾感叹:“上海为什么留不住马云?”“上海的民营企业为什么长不大?”有民营企业家建言,在一些关键领域,不妨降低民企准入门槛,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有平等参与的机会。诚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坚守政策公平和机会平等,优秀的企业就能脱颖而出,充分竞争就能激发更多的活力。
在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更需要强调和捍卫机会平等。“用对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打击一大片。”甚至可以说,用错人、选错人,会危害一方,贻害久远。在选人用人时,不让老实人吃亏。老实人往往集中在艰苦环境和岗位上,他们埋头做事,不善声张“造势”,辛苦和业绩往往不易广为人知;老实人清正自守,不好拉拉扯扯、吃吃喝喝,往往“人脉”不广;老实人不跑不送,不找不要,不善奉迎,往往引不起别人的关注。这样的老实人,更需要平等的选拔和任用机会。不断健全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科学准确地识别干部,老实人不断涌现,这是公众之福。
捍卫机会平等的城市,必然前途无量,生活其中的每个群体都能提升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