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唐志顺画
本周,沪深股市缩量下跌,十月下旬以来的反弹成果已被周K线“三连阴”消耗殆尽。沪综指失守2400点,深成指暂别万点关口,在这些敏感点位之下的大盘让多数投资者不敢进场抄底,盘中屡屡出现的探底回升行情,在低迷的成交金额背景下显得意图难辨。分析指出,股指在振荡走势中形成了持续的重心下移,有关经济下滑的数据和信息,更加剧了市场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担忧,毕竟在管理层抑制投机的决心之下,行情的发展已不能简单依靠概念炒作来实现。这可能就是本周交易量萎缩、股指无力上涨的内在问题。
股指呈抵抗性下跌
渤海证券的李学纯分析指出,本周股指走弱的主要因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汇丰11月份PMI数据显示出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经济下滑的担忧再度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其次,欧债危机的不断升级对国内A股市场的冲击不断增强;第三,国际板推出预期以及IPO提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做多热情。当然,随着国内经济复苏的需要,市场对于调控放松的预期也是不断升温,不过政策放松对于减缓经济下滑的效果市场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投资者选择观望在所难免。从走势上看,股指呈现出较为典型的抵抗性下跌走势,在市场风险尚未集中释放之前,这种弱势格局很难改变。
资金调仓有“增减”
长江证券的陈强安表示,本周A股市场继续维持缩量调整走势,两市日均成交金额始终保持在1000亿元左右水平,但周后期的做空意愿有所减弱。从板块和资金流向看,食品饮料、旅游、农牧林业、生物制药等防御性板块逆势上涨,资金流入踊跃。遭资金抛售的周期性行业如航空、煤炭、汽车、水泥、家电等板块全周跌幅居前。这种“一减一加”仓位调整特点反映出目前场内资金对经济减速的担忧。总体看,机构资金大规模入场的时机似乎仍不成熟。现阶段,“弃上游、选下游”;“轻制造业、重服务业”;“轻周期股、重防御股”;“淡化大市值股、精选中小盘股”是短期投资的重要参考理念。
技术反弹机会仍在
浙商证券的张朋认为,虽然市场整体表现低迷,且沪市累计成交创出近九周新低,但本周主导市场的基本变量因素并未改变,市场缩量整理尚在情理之中。但周内公布的资本外流消息能否形成质变拐点,正成为新的重要变量。10月份,我国外汇占款余额出现下降,在贸易和直接投资项目均维持顺差的背景下,国际资本出逃明显,其后期持续性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而从大盘的技术走势看,在5日均线以下运行的沪深股指显然不具备明显的反弹机会。预计未来机会来自两点,一是短线超跌乖离迅速扩大后形成的阶段反弹,其二是在完全形成空头排列之前,均线系统交叉共振可能产生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