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报记者李德林
实习生徐明明张晓洋
帅小伙李连祺在德惠市开了一家书画院,许多女孩慕名前来他的小店,可与他接触后,又都会默默离开,因为李连祺是聋哑人。但他身残志坚,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德惠市二中央街的连祺书画院,对自强不息的老板李连祺进行了采访,此时,李连祺正忙着装裱字画,抬头看到记者,笑了一下便与记者“交谈”起来。
李连祺今年25岁,家住德惠市,患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会模糊地说一点日常用语。小时候的他由于生理上的缺陷,面对的何止是正常人能理解的寂寞与孤独,正是如此练就了他独特的性格。小连祺的父母并没有因为他残疾而放弃他,便送9岁的小连祺到聋哑人学校学习;14岁,小学毕业的小连祺便开始学习书法,一学就是四年。起初,老师并不喜欢小连祺,但小连祺用他的不懈努力改变了老师的看法;耳朵听不见,嘴巴问不出,他就用心默记,其他同学都放学回家了,可小连祺还是留在学校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当天所学。17岁,小连祺开始学习国画,这十年间,小连祺自强不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为之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连祺创办了自己的小店——连祺书画院,一边写字画画,一边帮助别人装裱字画。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艰辛创业之路。起初,因书画院刚刚开张,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加上连祺与客人交流有困难,小店的生意不尽如人意,让他觉得前途渺茫,但连祺并没有就此放弃,在他日记本的第一页上这样写着“谁懂我寂寞感伤,我不甘如此认输,世上本就多坎坷,我应有属于我自己的追求。”大部分时间都是连祺一个人在店里忙碌,许多人慕名而来,争相购买他的作品和他装裱的字画。
走进连祺的卧室,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奖状。从第一次获得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的优秀奖到省里举办的全国书法大赛的优秀奖,连祺不断的进步和成熟。此后他先后两次在省级出版的篆刻书上刊登了自己的作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连祺的国画作品在北京向全世界人民展出。此后,他曾多次在吉林省残联举办的各项书法和雕刻大赛上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