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图为高梦迪正和奶奶一起做家务。 王学军 摄 |
天津北方网讯:病痛、贫困、亲情缺失……这一副副生命的重担,即使一个坚强的成年人恐怕也承担不起。然而,宝坻区霍各庄镇中学七年级四班的学生高梦迪,不但未被压垮,反而在磨难中更焕发出熠熠的生命光彩。她,在校总是学习名列前茅,在家总是和奶奶一起照料父亲,成了家里的一根小“顶梁柱”。
一场意外,毁掉宝贵亲情
走进高梦迪的家,环顾左右,不见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只有几个破旧的箱柜和几把漆皮剥落的椅子。回忆起两年前父亲出事故时的情形,高梦迪很平静:“当时我在姥姥家,听见大人们议论,才知道爸爸出了事。我和妈妈一起赶到医院时,他已经做了开颅手术。原来特别精神的他一下子仿佛变了个人,脸色苍白,头发被剃得精光,身上到处都插着管子,看着可怕!”高梦迪后来才知道,父亲是在下班回家途中在一个没有任何警示标志的施工深坑里摔倒的。好不容易出院后,这个丧失劳动能力的男子性情大变,对以前相敬如宾的妻子、疼爱异常的女儿非打即骂。而长时间的医治,也耗光了这个家庭的最后一点积蓄。面对暴虐的丈夫,伤痕累累的妻子再也不堪忍受,独自一人回到了娘家。
小小年纪,撑起残破的家
眼前的高梦迪,文静、纤弱,怎么看都像一个绝大多数家庭中沐浴在溺爱中的普通孩子。然而就是她,却用小小的身躯,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妈妈回娘家时,曾经要高梦迪一起走。然而看看懵懵懂懂的父亲,再看看弯腰驼背、年过七旬的奶奶,高梦迪哭着摇了摇头。当时在她的内心深处,深深埋下了一个愿望:一定要照顾好爸爸、奶奶,并让自己活出个样儿来,让这个家重新对妈妈产生吸引力。从此,她给自己定下了严格的作息表:每天5:00起床,学习半小时英语,5:30开始做早饭,6:30骑车去上学。中午放学后,她以最快的速度回家,然后择菜、做饭。下午放学后,赶回家中继续和奶奶一起收拾屋子、洗衣、做饭,然后开始学习,到夜里12点才能上床睡觉。由于睡眠太少,为了不在课堂上犯困,高梦迪总是让同桌同学掐自己的胳膊,直到半年后彻底适应为止。这一份作息表,可能会让无数家庭的孩子觉得匪夷所思和可怕,是啊,没有一点娱乐,没有一点松懈,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坚韧和热情啊!不仅如此,种小麦、收玉米,高梦迪都是一把好手。虽然有亲戚、邻居的帮衬,但大家无不对高梦迪这小小身躯里蕴含着的惊人能量啧啧称奇。
一堆奖状,见证校园荣耀
不仅在家里是把好手,高梦迪在学校里更是一名好学生。这个家里墙上唯一的“装饰物”——高梦迪获得的“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文明学生”等各种奖状足有二十余张,便是最好的见证。而且这个小姑娘历任班级学习委员、班长,目前还是校学生会的生活委员。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2010-2011学年更获得综合测评成绩年级第一名。作为班长,她督促同学们的早操出勤和卫生整理,使得班里经常获得流动红旗;班上有的同学成绩不理想,她会主动辅导,解决难题。
这就是高梦迪,一个过早长大的孩子。父亲出事后这两年多来,她仅仅添置过一件衣服,还是去年过年时奶奶给她买的一件外套,才二十元;两年多来,她最多一次只花过三块钱:由于笔和本实在不够用,她狠心买了一支圆珠笔和两个练习本。在学校举办的“感动校园”报告会上,她这样说道:“贫困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我的特殊家庭,使我懂得了每一分钱的辛苦、每一分钟的宝贵和每一次拼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