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改变传统观念加入无偿献血者的行列,在天津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的采供血过程中,每天都会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献血者、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大家共同为不知名的患者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互相鼓舞、互相感动,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大家用爱心取暖,津城涌动一股爱心接力的暖流。
高三学生献血者
献血是我十八岁的生日礼物
“今天你献血了吗?”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为一些时尚达人的问候语,越来越多的人将献血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停靠在街头的采血车和纷纷上车挽袖献血的爱心人士们也已经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天我18岁,我可以献血了,这是我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孙白杨是名高中生,11月30日是他18岁的生日,按照献血法的规定,满18岁才能献血,当天他在母亲的陪同下特意从学校赶到采血车献血。当他拿到鲜红的献血证时,他笑了,他将献血证捧在胸前,他的母亲用相机在采血车前定格下儿子的灿烂笑容。孙白杨的母亲陈女士说,“她自己已经连续献血10年了,献血多好啊,既能使自己健康,又能帮助别人,何乐不为?她很高兴儿子用这种方式庆祝生日,他想送自己一份特别的成年礼,这也是他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
医护人员
为献血者服务好是我们的职责
“您吃早餐了吗?先吃点点心、喝点水,体验合格后就可以献血了;扎针时会有一点疼,献血时就没事了,放心吧!献完血12小时内您别做剧烈运动,晚上别吃太油腻的东西……”体采科的护士孙家苓每天都会真诚地重复很多遍这样的话,她让献血者如沐春风。她说,“献血者将热血献给素不相识的人,我就应该为他们服务好。”
在采血车上工作的医护人员,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在人们阖家团聚享受休闲假日时,总能在街头看到她们忙碌的身影,强大的使命感促使这些白衣天使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市血液中心体采科主任李红珠说,“每一位献血者都会得到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为他们服务好是每一名医护人员的职责。”她说,其实在为献血者服务时,也没什么特别的绝招,就是把献血者当成自己的亲人,一切为了献血者,无微不至,关爱始终。
“其实为献血者服务好还只是一方面,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下,招募是至关重要的。”李红珠说,每一位流动采血车的工作人员都受过专业培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献血、主动挽袖献血,无论酷暑严寒,她们都会站在车下进行招募,用她们的真诚和专业素养为每一位潜在献血者耐心地答疑解惑,而不是车上坐等,这也可以说是天津特色了。同时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和献血者,在供血紧张时,她们会豪不犹豫地挽袖献血。
除此之外,怎样保障全市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献血淡季,对于急症用血有何种对策是李红珠和献血办公室的徐晋鹰主任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他们很少坐在办公室里,几乎每天都奔波在前往各大院校、企事业单位的路上,风雨无阻,“因为患者是等不起的”李红珠说。
志愿者
献血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11月25日凌晨5点,天还没亮,血液中心的汽车已经奔跑在前往宝坻区的高速路上了。冬天在黎明时分格外寒冷,可贾大夫说他的心是热乎乎的,因为他将要接的是30多位前来献血的爱心人士。
8点,汽车返回血液中心,一位四五十岁的男子首先走下汽车,他带领献血者们走进献血大厅,并开始指导大家在哪里填表,在哪里体检,在哪里休息,在哪里献血……他并不是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他叫孙德泓,今年49岁,是宝坻区的一名民营企业家,从1982年知道无偿献血后就与献血结下不解之缘。
“献成分血是最近10年的事,如果我早点知道,会献得更多。”孙德泓说,因为全血6个月可以献一次,而成分血28天就能献一次,于是孙德泓每28天就会放下一切事务到血液中心献血,风雨无阻,他每年献血达13次之多,目前已经献了78次、114个单位的成分血。孙德泓不仅自己献血,他的家人朋友也都加入到献血者的队伍,他已经将宣传献血当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工作。外出开会时宣传,和朋友吃饭聊天时宣传,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将献血挂在嘴边。
谈到为什么对献血如此执著时,孙德泓说,“黄金有价,生命无价,献血是关乎百姓生命的大事。我们现在血液的缺口还很大,一个烧伤患者恐怕我把一个村的人拉上为他献血都不够用,多献一次血就能多救一个人。更何况献血对自己还是有好处的,可以增强造血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孙德泓宣传献血总爱现身说法,和年轻人爬山时他总能一口气登上山顶,然后对大家说,“你们看我的身体多棒。”如今,他已经组织了100余人的献血者队伍,有农民、教师、学生、商人、国家干部等,每个月都会分两到三批到血液中心献血,献血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