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在津沽大地,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集报分会,被外界习惯地简称为“集报协会”。集报协会成立于2006年末,会员从4名发展到现在200多名,会员年龄从11岁到86岁,大家按自己所在区域,分为河北、河东、大港、南开红桥、和平河西五个组进行活动,在许多地方留下了宣传忙碌的身影。
小小剪报出国门
起初,集报协会的会员们只是在废弃的杂志或白纸上粘贴自己喜欢的内容,做出的剪报既缺乏美感又杂乱无章。随着协会的规模不断壮大,大家对剪报的要求也渐渐提高,现在,新加入的会员都要参加技术培训。随着一批能工巧匠的诞生,集报协会的作品逐渐走向系列化和艺术化。记者看到,会员们制作的剪报种类形式繁多,有立体剪报、电子剪报、动漫剪报、装裱剪报,还有首日封、线装书、书签、长卷等。由于精美绝伦,这些作品不仅走进中央电视台、天津市博物馆,还跨出国门在巴西、德国等国家展出。“真希望这一件件倾注我们心血的作品能传给后辈。”
宣传文明自践行
今年,集报协会的河北组会员走访了五六个社区,拿着集结成册的剪报宣传身边好人和身边文明。剪报制作考究,讲解细致入微,受到社区居民欢迎。北辰区辽源社区的居民听说他们要来,还连夜制作了剪报请会员指导;鹤童老年公寓看到集报协会的展览后受到启发,在公寓内成立了剪报俱乐部,还聘请会员担任顾问。近几年,会员们一直资助贫困学生读书,为受灾的地区捐款捐物,以各种方式奉献他们的爱心。
动脑动手享健康
今年5月5日,由集报协会制作的主题为“滨海腾飞”的剪报在滨海新区展出,百余册集报作品共由50块展牌、千余幅图文报道组成。“当时正值五一假期,多名会员放弃休息,废寝忘食地制作了半个月才完成。展览地点路途遥远,当天天气也不好,但无一人缺席。”说起这些难忘的经历,大家感慨万千。
集报协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会员家人的支持。许多会员由原来的一人剪报逐渐发展到夫妻剪报、祖孙剪报,甚至全家剪报。协会里70岁以上的会员有六七位,他们说,每天坚持读报、剪报非常开心。制作剪报册,动脑动手,让生活更充实;会员们之间互相交流剪报经验,增进了团队友谊,保持了年轻心态。
激情剪日月,集报协会的每一位成员不仅把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美好,更在与他人分享成果的同时传播着身边文明。本报记者殷莹实习生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