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我记忆的角落里,散落着很多发生在地铁上的事情,印象,感受,好像乘坐地铁也是旅行的一部分。
我坐的最多的是柏林的地铁和城铁。最令人愉快的是它的绕城城铁。冬天,阳光灿烂,车厢里暖气充足,乘客稀少,坐在靠窗的位置,要么看风景,要么看书,比人满为患的图书馆更舒服。
多年前的冬天,我在柏林呆了一段时间,一个人加上很难对付的个人生活困境,我没吃抗忧郁的药物,也许跟我自己发现的“地铁疗法”有关。如果说柏林的地铁(准确说是柏林的城铁)帮我走出了困境,也许有些夸张,但它们的确陪伴了我。
柏林城铁环线是由几条城铁线路组成的,一般非高峰时间,很空。我经常买上日票,几个小时坐在城铁里,座位下是暖气,窗外是柏林城际景色,车厢里大多是看望朋友、办事购物的老人或闲人,我手里拿着一本书,看累了,看窗外,像看一部带闪回的纪录片,列车走到过去东德区域,东柏林的遗留带着我的想象,胡思乱想一气,被墙隔着的柏林大概能是怎样的,也许那时的生活更有活力?……诸如此类的阅读和思绪,最后都归到现实,现状……看着车厢里的某个老人,如果他或她的脸上带着隐隐的忧伤,我就觉得生活像屎,臭烘烘的,把人耍上一把,最后把他们扔到死那里,仿佛死就是垃圾处理场……如果哪个老人脸上挂着由衷的微笑,我便觉得未来代表生活的另一面,在眼前真实地召唤自己,甚至让我立刻因为对生活悲观而生出自责,觉得生活艰辛,但公平,值得尊重……那时,我从城铁下车时,最经常的心情就是在上面两种感情晃荡。
但是,柏林城铁在我后腰上留下的温暖,比一切都真实,现在想起来的,那温暖依旧温暖,仿佛这温暖超越了生活的问题和意义。
德国人喜欢在地铁里看书看报。后来,我发现,外国人在地铁里也看书看报。因为车厢里经常是静悄悄的,干坐着,你偷偷地瞥我一眼,我偷偷地瞥你一眼,不自然,索性看书或者睡觉。据说,德国报纸杂志书籍的发行量按人口比例算,远远超过中国,地铁的阅读者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时我觉得,在地铁里阅读也算是一种生活态度。
法国地铁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首先是它们比较脏,异味较为浓郁。在巴黎买地铁票,自动售票机吐出零头时,经常有黑人凑过来,礼貌而嬉戏地说,女士,剩下的归我吧。对这样的黑人,我估计女士很难说不。再说除此之外,我也有点害怕,所以乖乖给了。
有一次,跟一个法国朋友坐巴黎地铁,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巴黎地铁比柏林地铁脏,而且异常拥挤,尤其是下班时间。我们站在车厢
门口,整个车厢人贴人,看书看报的人很少,主要是难度太大,连立身之处都不稳定,展开报纸更是不容易。车上人多,白人、黑人、亚洲人、拉美人等。当时,我的法国朋友用汉语对我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
“这一车厢里外国人比法国人还多。”她用这句话到底想说什么?!这不用深究,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脑子里的框框听出不同的弦外之音。
但她的话让我想起柏林地铁。上世纪90年代初,在地铁里偶尔见到外国人,但一般只能听到一种语言——德语。最近几年,我没注意柏林地铁的外国人是不是多于德国人,但经常能听到各式各样的外语,有时,几种外语同时萦绕耳际。身为外国人,我的感受恐怕不同于德国人、法国人。有时,我忍不住窃笑,在中国的地铁上,本世纪内,估计不会发生外国人多于中国人的事情。
日本京都大阪附近的地铁给我的印象是另外的,准确说,日本地铁曾经让我感到惭愧。晚上十点左右,我从大阪乘地铁,以为会很空,结果车厢很满,坐在座位上的人几乎都在打瞌睡。我被告知,这是日本很多中小企业下班时间,不是临时加班,不是倒班,是没有加班费的延时工作。如果没有这种自愿的“白干”,日本过半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倒闭。看着座位上睡得东倒西歪的日本男人,我想起惯常的说法,日本男人大男子主义,不做家务等。如果一个男人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可以不干家务,不是吗?!
日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是日本人的生活也许没有哪个民族会真的羡慕,从坐地铁睡觉的人数看,他们的生活辛苦异常。也许,这个国家的强大就是靠苦力干出来的。
在北京坐地铁,二十年前和现在比,感触完全不同。当年地铁也许稍慢些,但从不想到安全会有问题。现在线路多了,经常也听到各种地铁安全的说法,但还是坐地铁。作为外地人在北京必须移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铁非常给力,即使进地铁口时,必须向上帝祷告,这不是最后的旅行,最后还是勇敢地走下地铁……这也许是后现代的标志,某些方面的麻木是幸福指数的基础。
上海地铁给我留下的两个印象,有点儿超现实。一次是在人民广场换乘,那人群的浩荡,能让人想到战争、大迁移、大聚会等,一般不敢相信,这仅仅是地铁乘客。
上海的地铁乘客在车厢里为自己手持小电扇(这是多年前,也许现在上海地铁夏天已经变得很酷),对着自己的脖子吹风,把我这个东北人看傻了……更让我发呆的是,有人在自己周围喷消毒剂。
这些景象估计永远不会在北京或者东北出现,从而保证了北方与上海永远的不同,就像赵本山、郭德纲和周立波的不同一样,有这些不同,国土辽阔才有意义。
沈阳地铁开通了一条线,我坐过两次。之前有人告诫我说,还不是所有站点路段都有合格证;我想这人是想玩黑色幽默,但是先入为主,我站在地铁里(因为线路少、人多、没座儿),几乎对沈阳地铁没有观察,因为心里忐忑呢。 F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