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华网郑州1月21日电(记者李鹏)来自山东聊城的王际法将手中的焊条对准钢筋的接口处,“呲”的一声,冒出几朵耀眼的火花。黄河岸边的温度低至零下,而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内,王际法的额头上却渗着汗珠。
这是记者20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隧洞工地上看到的一幕。
龙年春节将至,连续数日的大雾和小雨雪将位于黄河南岸的郑州市上街区王村镇薛村笼罩在白色和寂静之中。为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汛后按时通水,焊工王际法和其余100多名工友仍然坚守在从这个村庄入口的黄河底下。
沿着工人每天上工的路线,记者先是来到穿黄工程的入井平台处,乘电梯垂直向下40多米,进入直径7米多的穿黄工程隧洞内,再转乘小火车走2公里多,才到达王际法他们的工作面。
“去年春节在北京过,今年在河南过,作为老水电工程工人,习惯了。我是昨天才从北京的工地上调过来支援的。”王际法说。
来自宁夏中宁县的王吉成2009年到穿黄工程工地后就没回家过过春节,连孩子出生时他也没有回去,今年单位特地从银川将他的爱人调到工地上工作。
“今年我们夫妻算是能过个团圆年了,只是孩子出生到现在只见过两面,连长啥样都记不得了。”王吉成说。
“春节大伙儿在工地聚聚餐,看看春晚,也挺好。去年,野外的项目部放烟火,可热闹啦!”一旁20岁出头的张红坤对记者说。
张红坤的老家就在黄河对岸不远的焦作市武陟县,他2010年大学毕业到工地工作后就没回去过。“就一河之隔,站在河边看看老家过春节就行了。”他风趣地说。
大伙儿一边说,一边把工程ⅡB标段的副经理、中国水电7局的项目负责人李发孝拉了过来,告诉记者他是工程的功臣,内衬施工是他做了八次试验才搞成功的。
“穿黄隧洞全长4250米,是我国采用盾构施工输水隧洞的一个创举,采用双层衬砌,内衬钢筋密度大,混凝土浇灌最薄处只有45公分,没有可借鉴的工程实例。”李发孝指着隧洞壁上密密麻麻的钢筋说,“我们做了八次试验才成功。要保证穿黄工程2013年底完工,只能让工人放弃春节假期了。除了发放节日补贴外,我们还专门准备了1头猪和新鲜蔬菜、新被褥等,并为春节来工地探亲的工人家属准备了差旅费和宾馆,保证工人在工地上也能过好年!”
据介绍,目前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在打通隧道、完成外衬后已进入工序最为复杂的内衬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