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重庆市民俗学会会长余云华称,每个年代年货都有新的定义,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年货是一桌难得吃上一顿的好饭菜,到了今天,单纯物质上的年货已经不再被特别需求,人们比较倾注于精神上的意义
春节前夕,人们把对“家”、“团圆”的爱意倾注于诸多礼节、仪式,置办年货成了市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水果杂糖,到当今最具创意的DIY手工年货、3D年画,有着浓厚时代色彩的年货演变过程,折射着社会的变迁。
年货变化一:
采购食品更重健康
1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重庆较场口的永辉超市,一进店门,立刻感受到了浓烈的节日气氛。各种各样的年货占据了食品区的大部分空间,糖果、坚果、礼包、酒水饮料,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超市店长赵军晓告诉记者,在春节前半个月左右,公司的团购比较多,团购标准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提高。临近春节一个星期,以家庭为单位的顾客就比较多了。
面对近几年的年货市场,赵军晓说,以前畅销的膨化食品现在不好卖了,往年少不了的炒货,如瓜子花生,也被高端坚果取代。白酒一直以来都是市民最青睐的酒类,今年销量却远不如红酒,价格在100元-300元的茶类销售更多。
该店经理刘津称,市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健康意识也增强了,不仅仅是要吃饱,更看重养生和营养均衡搭配。
除了挤超市,记者发现今年网购年货更火爆。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年货就能通过包裹送货上门,价格比市场上的还便宜。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购已经成为众多年轻上班族置办年货的热选,主力军虽然仍以80后为主,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加入网购年货的队伍。
年货变化二:
手工制作年货更有年味
记者在新重庆国际小商品市场、重庆朝天门年货市场发现,朝天门批发年货的店铺挤满了人,老板接到的批发货单络绎不绝。“快过年了,人人都想在家里添置点小装饰,让家里有过年的喜庆气息。”在朝天门批发市场卖了10年年货的罗祥伟高兴地说。
1月18日上午,在重庆南坪步行街一家大型DIY手工坊店中,坐满了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他们拿着剪刀、贴纸、胶水等工具,正聚精会神地动手制作年货。
一位刘女士为家人做了一个画框,她说,之所以会选择DIY年货,主要是觉得手工制作年货更增添了过年的味道。店主是个80后,她告诉记者,最近,店里平均每天都有上百人来DIY年货。
记者从市内几大步行街商圈了解到,春节前,这些地方的“手工坊”的生意就火爆起来,市民不仅DIY手工艺品,还会亲自DIY蛋糕、巧克力等。
今年春节,市民不光能看3D电影和3D电视,还能贴3D年画。记者走访重庆小商品批发市场、朝天门批发市场获悉,以“龙”为主题的红包、年画、灯笼等年货,目前已纷纷上市,其中不少新型年货还打出了“3D高清”、“环保”等高科技噱头。
“这种年画上的龙,好像是漂浮着的一样。”朝天门一家年画批发门市负责人张子明告诉记者,今年的年画与往年比,科技含量特别高,除了有些年画上的福字能发光、龙饰的龙眼睛能发光外,还有一种年画是3D高清的,上面的龙形图案或财神都呈立体效果,看起来非常逼真。
“看3D电影要戴特定的眼镜,看3D年画则不用。”张子明说,3D年画由特殊光学材料制成,之所以看起来立体,是利用了人的视觉错觉。 50多岁的马先生想买几张贺年卡寄给远方的朋友,无奈在批发市场转了一圈又一圈,却始终难觅踪影。
“现在过年都发短信,或电子贺卡,谁还寄那种纸质的贺年卡?”在朝天门批发市场做了近20年生意的老刘告诉记者,目前朝天门市场专门卖贺年卡的商家一家也没有。
不过,当年老刘正是靠摆地摊卖贺年卡起的家。“三四毛钱进的一张贺年卡能卖二三元。”据他回忆,那时卖贺年卡每天收入最高可达数千元,该市场专卖贺年卡的商家最多时达到十余家。不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年那些商家大都已关门或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