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除夕当天,红旗饭庄19名厨师在灶上颠出7万多道年夜饭,为消费者提供了美味的年夜大餐——
昨天,天津各大餐馆上演了一场大规模的“锅碗瓢盆进行曲”,年夜饭经济愈来愈红火。记者昨天走进了本市一家老字号饭庄,不仅被劳动者们的辛苦所感动,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天津老百姓高涨的过年“心气儿”。
一天颠出7万多道年夜饭
单看这几个数字可能就要让您大吃一惊:天津老字号红旗饭庄三家连锁店共19名厨师,在昨天的一天时间内要在灶上颠出7万多道年夜饭,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美味的年夜大餐。昨天一大早,位于红桥区临水道上的红旗饭庄总店就忙碌了起来。办公室主任王桂荣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边对记者说:“今天我们所有的员工都比平时早上班一个半小时,面点师傅从6点多就开始和面啦!”
记者进入后厨房,只见二十七八个师傅在热火朝天地干着手头的活儿。今年31岁的厨师于兆庆是山东人,今年除夕是他在红旗饭庄度过的第七个除夕了。不善言辞的于师傅对除夕这天的工作量这样评价: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年夜饭的工作量是一年比一年大,炒菜的花样也一年比一年多,食材一年比一年档次高。“今年年夜饭的包桌早在去年5月份就订满了,就连年夜饭的外卖和大礼包也比往年多了不少。这样一来,厨师的工作量显然比往年除夕还要大,从早上8点就得开始炒菜,一直要炒到晚上八九点钟。”王桂荣告诉记者。
老劳模除夕一盯盯了16年
提起红旗饭庄总经理张英凤可在天津餐饮界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今年已经62岁的张英凤仍然坚持每天工作在第一线,除夕这一天也不例外。
昨天上午,记者见到张英凤时,她正身着一身白色工作服在厨房里和厨师们一起忙碌着。“老百姓信得过我们老字号,爱吃这口天津味,我们就更不能辜负了这些衣食父母。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更得在厨房里把着每道菜的质量,不合格的菜品坚决不能往外端,让来这里过年的或者购买外卖的市民都能吃上满意的年夜饭。”说起从1996年初到红旗饭庄做当家人以来16年的除夕,张英凤特别有感触。“当时在饭店吃年夜饭的家庭还比较少见,一桌年夜饭也就200元至300元,菜品也就是鱼香肉丝、面筋、全爆这类现在看起来非常家常的菜。你看现在,光我们红旗饭庄三家连锁店就得接待堂食、外卖和大礼包合计5000多桌年夜饭,什么海参、瑶柱、干贝、鲽鱼等上等珍品食材都走上了普通百姓的年夜饭餐桌,可见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有多快了!”
为了大家他们不能回家
也许谁也数不清楚,在昨天全市上演的“年夜饭进行曲”中,有多少没有回家过年的外地厨师、服务员为天津的餐饮繁荣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成了支撑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让这些留守在天津的人也能过个好年是很多企业掌门人心里惦记着的一件事。
把店里年轻的服务员和厨师都看做是自己孩子的张英凤,每年都要在忙碌过后的除夕夜给他们包饺子、发压岁钱,特别是让外地的孩子在远离亲人的天津也能过好年。今年20出头的金海英昨天从一大早开始就忙着装大礼包,一天都没抬起头来。从内蒙古来天津打工的金海英已经在红旗饭庄工作三年了,她告诉记者:“别看除夕这天比平时累多了,可一想到晚上忙完以后可以和大伙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还能得到压岁钱,就不觉得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