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周末,中俄两国再次否决了安理会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美方认为中俄否决决议草案是“拙劣之举”。英国外交大臣黑格认为这将使叙国内暴力事件加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安理会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行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有关国际关系准则,应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有助于推动政治对话、化解分歧,有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遗憾的是,提案国在各方仍有严重分歧的情况下强行推动表决。这种做法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例如,决议草案不顾中俄的反对,加入了一些不切实际而只会激化局势的内容,如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立即下台,而巴沙尔目前肯定不会这么做,国际社会也无法迫使他这么做。因此,中国对这一决议草案投了反对票。
外交部发言人指出,在叙利亚问题上,中方不是谁的庇护者,也不刻意反对谁,而是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和负责任态度。我们的目的是使叙利亚人民免遭暴力冲突和战火,而不是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不可否认,中国在中东地区有着自己的商业利益,中东是中国石油的重要供应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对中国的这些利益会有重要影响,中国当然乐于见到这一地区和平稳定。叙利亚局势趋于稳定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
安理会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这次博弈显示,叙利亚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国内各方的博弈,而是美俄、美国和伊朗,以及其他各方利益的博弈。和战争一样,所有国家的外交都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利益。
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是俄罗斯在海外所剩的唯一军港,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为数不多的战略盟友;俄罗斯与叙利亚有密切的商业关系,后者是前者重要的军火客户;中东的稳定同样影响着俄罗斯的稳定。冷战之后,面对美国对昔日战略据点的“蚕食”,俄罗斯完全处于守势。卡扎菲在利比亚的倒台让俄罗斯失去了一个即使不是重要盟友,也是重要军火市场。即将面临总统选举的普京也需要向民众表明,不想让叙利亚重复利比亚的故事。
从表面上看,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叙利亚局势的干涉是出于道义。而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中东有着自己特殊的利益。美国为了控制这一地区,在中东地区已经打了20多年的仗。我们且不说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造成了多少人员伤亡,美国发动的两次海湾战争和石油禁运造成了至少50万伊拉克人死亡。这些数字让美国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指责显得多么苍白(美国指责叙政府的镇压行动造成了5000多人死亡)。
美国和欧洲人称,他们干涉伊拉克和利比亚的行动得到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支持。但是,我们从没有听说有任何民调显示,利比亚民众希望欧盟和美国的飞机来轰炸他们。美国过去一年的民调倒是显示,多数美国民众希望“除掉奥巴马”(奥巴马在过去一年的支持率一直低于百分之五十)。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政治上的对立让美国政治陷入僵局,美国能在这个时候要求世界其他国家来帮助他们解决危机吗?
打着“民主”和“人权”的幌子来削弱其他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这是美国在中东,也是在全球奉行的一个战略。之所以说是美国的幌子,原因是美国给别国贴这个标签完全是根据自己利益的需要,采用了双重标准。美国海湾的重要盟国巴林同样遭遇到民众的抗议浪潮,政府同样采取了非常强硬手段,用美国媒体的话说,“遭到血腥镇压”,美国政府却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原因是美国在这个国家有重要的军事基地。
美国此次干涉叙利亚内政至少有“一箭双雕”的目的。叙利亚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版图上所谓的“问题国家”,在先后拔除了萨达姆和卡扎菲这两颗“眼中钉”之后,叙利亚是除伊朗之外中东唯一剩下的“问题国家”。从冷战时期开始,叙利亚就一直拒绝投入美国的怀抱,从而成为美国利益的威胁。由于有了扳倒卡扎菲政权的成功先例,美国当然不会放过目前可能扳倒巴沙尔政权的良机。另外,美国与中东的另一个“问题国家”伊朗的博弈正处于关键时刻。叙利亚和伊朗两国关系密切,并长期形成了战略呼应关系,互为犄角,如果叙利亚政权发生更迭,伊朗势必失去一个重要的国际支援,和牵制美国势力的盟友(如牵制以色列),伊朗在中东未来的地缘政治中将处于十分不利地位。这或许是美国为何这次“咬住”叙利亚不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