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在中国金融博物馆,有一群小志愿者,他们虽然只有十六七岁,但流利的讲解和丰富的金融知识却让中外游客啧啧称赞。自去年“十一”以来,小志愿者们每周到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员,无论刮风下雨,从未中断。每带一拨游客,都要在馆内边走边讲半个多小时,孩子们来不及喝一口水,又要接待下一拨游客。昨天,记者走近了这些热心公益的孩子。
出色讲解获参观者肯定
据介绍,去年年初,新华中学组织学生到中国金融博物馆参观。同学们听了博物馆志愿者的讲解深受启发,同时也萌生了报名做志愿者的想法。通过学校与博物馆的联系沟通,2011年10月1日,新华中学的10余名高中生正式成为金融博物馆的志愿者。自此,每周六、日都会有两名学生到馆里进行志愿服务。而在此之前,博物馆招募的志愿者都是来自天津各高校的大学生。馆长白丽华告诉记者,当时她对这些中学生志愿者能否胜任工作,多少有些担心,毕竟他们年龄还小,课业负担又重,所以也没给他们派任务。一次因解说员分配不过来,偶然让他们顶上,才发现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
志愿者孙舒怡说,作为一名中学生,能有这样一个服务社会的平台不容易,所以大家都很珍惜,利用课余时间将讲解词背诵得滚瓜烂熟,并且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很快掌握了不同展厅的讲解重点。因为同学们都穿着校服,游客一看是中学生,都不太信任。一次,孙舒怡见有三名游客进入博物馆,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讲解。游客用不以为然的目光看了看她,说:“不用了,我自己看。”随即走进展厅。一会儿,孙舒怡带着另一拨游客参观讲解之时,那三名游客也被她精彩的解说吸引过来,还不住地称赞道:讲得真好!又生动、又具体,要是不听真是可惜了!
从家到博物馆要倒两趟车
今年寒假,新华中学进行了新一轮的志愿者招募活动,同学们报名的积极性很高,最终优中选优,选拔了第二批志愿者共30人。寒假期间,仍然在每周六、日去博物馆进行义务讲解。春节期间,从大年初二到大年初七,博物馆里每天都有这些小志愿者的身影。
这些志愿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家距离博物馆很远。高二女生李雨婷家住在本市东丽区,每次到博物馆去,她都要倒两趟公交车,下车后,再从车站步行15分钟才能到达馆内。整个路程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下午5点钟下班后,李雨婷要再花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赶回家中,待晚上7点多钟到家时,她的脚都已经冻木了。“你不觉得太辛苦了吗?不仅没有报酬,还耽误学习,觉得这样做值得吗?”“我觉得能做志愿者是件非常荣幸的事,其实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为了担起这份责任牺牲了很多课余时间,但每当我们受到游客的肯定,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李雨婷如是说。
“这些孩子,特有公益心!”
记者跟随志愿者黄元在各展示大厅走了一圈,才发现金融博物馆的内容原来这么丰富,走一圈下来大约需要40分钟。黄元告诉记者,博物馆展示面积为2200平方米,正常情况下,志愿者每个班大约需要接待3至4批游客。给记者讲解完,黄元刚要坐下歇会儿,两位游客走进了大厅,她立马又起身迎上,接着讲解起来。站在一旁的馆长白丽华笑着说:“这些孩子对待工作特别积极、热情,不叫苦累、不求回报,特有公益心!”本报记者孙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