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石家庄社会福利院在院门外建起一座“婴儿安全岛”,作为弃婴接收设施和临时庇护场所。对此,有人认为会变相纵容弃婴行为,也有人认为是一种“人性化救助”。记者了解到,前几年,天津市儿童福利院每年接收弃婴180名左右,而2011年全年接收弃婴仅87名。弃婴数量下降体现了社会保障力度的增强和法律意识的提升,也说明福利院的“反弃婴”宣传活动取得了效果。
救助措施增强弃婴数量下降
市儿童福利院张民院长表示,天津市儿童福利院的软、硬件建设都在提升,但这不意味着“鼓励”遗弃婴儿。这两年,该院接收的弃婴数量有明显下降。前几年,每年接收弃婴180名左右,到2011年,全年接收弃婴87名。弃婴数量的下降与社会大环境有关——本市不断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孕期和新生儿缺陷筛查,降低了出生缺陷;社会保障力量加强;人们法律意识增强;儿童福利院推出“反弃婴”的宣传,定期举行“反弃婴”普法活动,让更多人知道遗弃婴儿是违法行为。
“现在,天津市儿童福利院新的分院已经投入使用,康复设备都是国内先进水平。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人性化的救助措施,不是鼓励遗弃孩子。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温暖的家,也希望儿童福利院能发挥它的作用,给特殊的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帮助。事实也证明,福利院的有效救助提高了孩子的生存质量,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张院长表示。
改变不了行为可以改变结果
走进市儿童福利院总院的大楼,楼道里温暖干净,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墙壁是温暖的色调,四处装饰着卡通形象。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经历过人生之初的坎坷。儿童福利院业务科徐淑明科长介绍:“福利院接收的被遗弃孩子绝大多数有严重疾病。被发现的地点多在医院或是居民区、火车站。甚至有的孩子是被扔在厕所里、垃圾箱里。遗弃行为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可每一个送到这里的孩子,我们都会全力救助,趋向一个好的结果。”
记者看到了一个三四岁的双目失明的小男孩,他在楼道里快乐地奔跑着,徐科长说,这个男孩是2007年12月的一天送到福利院的,当时孩子被遗弃在利民道一个居民区。经诊断,这个6个月大的孩子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一起“长大”的肿瘤也在威胁着孩子的生命,最后不得不做了肿瘤摘除手术。保全了孩子的生命,却不能保全孩子的光明。福利院的阿姨们对他加倍呵护,带着他和院里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尽量不让他感到恐惧和孤独。
弃婴与“妈妈”一起创造奇迹
福利院里的孩子们正在赶排一个节目。其中一个女孩的舞姿让人喜出望外。看得出来,她脖子上的肿瘤影响了呼吸,显得比其他小朋友要虚弱,却很认真地完成整个演出。谁也不会想到,在她一岁多的时候,连坐都坐不稳。这个女孩是福利院阿姨在2008年从儿童医院抱回来的。当时只有4个月大,身体十分瘦弱,呼吸也非常微弱,脖子上长着一个巨大的瘤,甚至比她自己的头还要大。孩子的被子里藏着一张纸条:“她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也很舍不得。可是我实在不敢面对未来!”女婴病得很严重,每次病情恶化或者反复,福利院的“妈妈”都会揪心地掉泪,生怕这个脆弱的小生命坚持不下去。大家悉心护理,抱定了永不放弃的信念,终于让她慢慢坐起来、走路、开口说话,最后能和小朋友一起表演节目。
福利院的孩子在“妈妈”们的呵护下不停地创造着奇迹。小夏先天脊椎变形,但现在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他说:“我是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孩子,可我从来没有缺少母爱,我会用自己的努力创造幸福,也会回报社会。”
徐科长说:“福利院的‘妈妈’们都有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把一个个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因为有爱,一定可以创造奇迹。所以,我们也提醒想放弃自己患病孩子的家长们——父母的爱,温暖的家,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一定不要放弃。”新报记者任悦李海燕实习生张一博摄影尹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