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杨凤玲代表:
“营养午餐”
如何“能吃上”且“吃得好”?
2011年国务院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这年的新学年开学时,许多贫困山区的学生陆续吃上热腾腾的午餐。两会期间,“营养午餐”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代表委员聚焦:如何将国家对下一代健康及未来的“关爱”,“熬制”成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的一碗热饭?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的问题,中央财政每年160亿元用于对试点地区学生进行营养干预,惠及2600万名农村学生。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南州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杨凤玲建议,中央应安排专项资金配套食堂建设项目,通过转移支付补助食堂操作人员的报酬,同时提高中西部省份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
“营养午餐”不光要让孩子们能“吃”到,而且还应该让孩子们“吃得好”。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杨伟嘉建议,教育与卫生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强化学校食堂管理,开展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严格食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登记制度,做好学校食堂的清洁卫生和餐具的消毒,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发放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