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东丽区中营村70岁的孟祥利大爷是一位电影放映员,每天日落西山,他便带着放映机走村串巷给村民们放电影,这一干就是60年。
最早赶驴车放电影
记者到孟祥利家中时,他正在小屋擦拭着心爱的放映机。“天气暖和了,要开始放电影了,这两天我就跟各村联系。”孟大爷一边说着,一边指给记者,“这是最早的手摇式放映机,我还留着呢,现在用的是数字放映机,中间已经好几代了。还有外面那辆车,刚买的,你想不到吧,最早我可是赶着驴车去放电影,后来有了自行车、三轮车,再到后来的电三马,现在可是烧油的汽车了。”
孟大爷告诉记者,他12岁时,只要电影队一到,他就主动上前,搬桌子、拿凳子、扯电线、挂银幕,后来慢慢学会了,没想到就是因为喜欢,竟干了一辈子。“不知不觉这么多年,电影放映的变迁就是时代的变迁。”
相交满天下“粉丝”众多
孟大爷说:“我现在负责30多个村的电影放映,最忙的时候,一天晚上跑三个村、放三场,每场都得有500多人……”“老哥,在家吗?”正说着,外面一阵呼喊声。原来是卧河村的黄鸣放,他可是孟大爷的忠实“粉丝”,经常跟着孟大爷到各村放电影。
孟大爷告诉记者,时间长了,跟大家都熟了,到点不去,总觉着缺点什么。“年轻人能去电影院,上了年纪的走不了远道的怎么办,还有很多外来务工的也都等着看我的电影。以前放电影大家是图个新奇,现在可是难得的聚会机会。只要我还能干动一天,就一定不放弃。”孟大爷说。
人生如电影教益感化人
放电影时间长了,尤其是经常在晚上“出没”,难免会遇到各种人和事。“人生的境遇有时就像电影一样曲折,但情节怎么进行,主动权在我们手中。”孟大爷说。
有一次放完电影已经夜里11点多了,孟大爷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抢劫的。“当时他一直跟着我,趁我不注意,拿着菜刀冲我胳膊就是一刀,幸好是深秋,衣服厚,才没有伤到筋骨。”孟大爷回转身时,那人一看,竟瘫坐在地上,原来他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经常看孟大爷放电影,认识大爷。第二天,孟大爷把他送到单位,其领导要报警,孟大爷执意不肯:“孩子还小,报警影响他以后的前途,我想他也是一时糊涂,算了吧,教育教育就好了。”此后,小伙子对孟大爷十分感激,再也没有做过违法乱纪的事。本报记者李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