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南方日报连续刊发评论员文章,从公民面对网络传谣时应持有的理性态度和如何铲除谣言滋生土壤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引发热议。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同时也是网络使用的有生力量,对网络谣言问题也展开了热烈探讨。
大学生们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谣言的载体和形式都有了新的特点,在信息传播中大学生需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谣言很容易让人中招
对于网络信息的鱼龙混杂,武汉大学文学院2010级吴同学有切身体会。他举例说,近日恰逢武大樱花盛开,游客量猛增。4月2日,人人网和微博上传出“武大门票准备不足票已售罄”的消息,但事后证明,当时只是因秩序混乱导致售票暂停,10分钟后即恢复正常。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的许同学至今仍为“小月月事件”感到气愤。她说,当时以为小月月其人其事都是真的,后来才知道是有人为了提高人气而恶意炒作,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她还回忆说,去年日本核辐射危机引起的谣“盐”事件,对当时的校园产生了不少影响,“我们发现校园里到处都买不到盐了,存货早已被抢空。”
暨南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何同学平日在微博上非常活跃,已经拥有600多粉丝的他对网络谣言更是深恶痛绝。何同学感慨自己曾也因不小心充当过谣言传播者的角色。“最后发现义愤填膺转发的信息是谣言时,就会觉得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有违自己的良心,有点后悔。”
应理性辨别网络信息
许多大学生对到底该如何辟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表示,面对网络谣言,应该以身作则,站在辟谣的最前线。
中山大学2010级历史系硕士研究生陈同学,对网友在微博中对信息不加筛选随意转发的习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网民要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群,在信息传播中应该有更高的觉悟,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现在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网络的使用者,在这个时代他们需要加强自己的价值判断,提升对是非问题的辨别能力。”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李同学说。
兰州大学2011级新闻与传播学院史同学则认为,对于扼制谣言,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公开信息的力度,在对恶意传播谣言的不法分子进行惩治的同时,尽量让真相坦露在公众面前。
南方日报记者赵洪杰
实习生朱海威徐刚喻春燕
吴君胥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