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风筝,旧称“纸鸢”或“纸鹞”,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风筝魏指的是天津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制作的风筝享誉中外,故称风筝魏。1914年,魏元泰带着风筝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了金牌奖章和证书,从此声名远播。风筝魏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日,记者在坐落于鼓楼北街上的“风筝魏”门店,采访了风筝魏的第四代传人魏国秋。据魏国秋介绍,“魏记”风筝题材丰富,有仿生的飞禽走兽,有山水、人物,均造型生动,做工精细,彩绘逼真,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在海内外赢得很高赞誉。“魏记”风筝之所以流传百年而依然独领风骚,除“魏记”风筝的一些绝活外,还和它做工精细和用料考究分不开。从第一代魏元泰起,魏记始终坚持十几道工序精工细做一丝不苟。目前,魏记风筝骨架所用的竹子仍采用四川生长期在两年以上的毛竹,这种毛竹韧性好,易定型,做出的风筝结实耐用;风筝所用的绢面,采用从南方买的一等白绢,天然蚕丝织就,容易着色且轻盈耐用,放飞时风筝看上去轻灵飘逸;画风筝的颜料自行调配,色彩透亮,赏心悦目,更具观赏性。
魏国秋提到,他12岁起,就随祖父魏慎行(第二代传人)、父亲魏永昌(第三代传人)学习风筝制作技艺。但他并不满足,还进入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并在全面继承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了,使魏记风筝在他的手下又有许多新的发展,如骨架全是穿眼儿,扣榫整体固定,可折可叠,便于携带。在描绘工艺上线条简单夸张,富有民族特色,颇有国画写意和工笔神韵,增强了风筝的装饰和观赏性,使其既实用又有收藏价值。
魏国秋制作的风筝造型逼真,在1982年获风筝全国大赛第一名。1983年获天津市国际风筝会第一名。1993年参加中华民间绝活博览会进行工艺表演获一等奖。1994年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魏国秋告诉记者,“魏记”风筝经久不衰,现在已处于“风筝魏”有史以来最兴盛的时期。对于他个人来说,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荣誉都超过了他的祖辈。他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称号。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门艺术,他经常被邀请到一些大专院校讲授有关“风筝魏”的历史传承和制作技艺,还作为民间文化交流的信使,先后出访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举办展览、演示和讲座,得到世界友人的好评,也将“风筝魏”的技艺和作品播撒在海内外。
如今,“魏记”风筝虽立足民间,但已不属于个人,它已成为地方品牌、国家艺术,世界的瑰宝。
新闻链接:
天津是中国风筝主要产地之一。天津的风筝制作历史久远,工艺精湛。民国初年,天津的风筝制作空前鼎盛,当时对天津风筝制作技艺作出重大贡献并享誉中外的就是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他一生苦心钻研,大胆创新,先后研制了平拍、立体、组合及折叠式风筝200余种,被誉为“风筝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