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塘沽区紫云公园后身,有一座留存36年的地震遗址,绕过写有“地震遗址”的指示牌,两座白灰埝碱渣山相向而立,其中一座碱渣山左半边已经消失了大片,左侧横跨将近20米的白灰埝被人掏空,纵向留下一层层长40厘米左右的切痕,白灰埝显然是被大型机器切割走的。在两座碱渣山之间的地面上,还能隐约看见一些车痕。据知情人透露,偷白灰埝使用的车是建筑工地专用的挖土车。
1976年唐山大地震,河北、天津等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现存塘沽区紫云公园假山西侧的“白灰埝地震遗址”正是唐山大地震遗留下的痕迹,如今却少有人知,游人对“地震遗址”被偷挖的事更是一无所知。资料显示,“白灰埝地震遗址”是由两段白灰埝碱渣山组成。1976年,由于唐山大地震极其猛烈,导致这块“天碱白灰埝”断裂。当年这场地震灾难,使天津碱厂白灰埝滑坡,导致30多人丧生。事后,为了让后人记住这一痛苦时刻,警醒世人勇于直面灾难的发生,同时增强人们对地震灾害的认识,避免此类灾难再度发生,便保留下白灰埝断层,立告示为“地震遗址”,如今已有36年之久。
遗址管理部门至今仍无定论
记者本想通过负责地震遗址的相关部门了解补救办法,但是没想到真正的难题却出现在寻找负责部门上。对于这个地震带遗址的管理归属问题,记者先后拨通了塘沽园林局和文化局的电话,两部门均表示不属于其管辖范围,但是文化局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了一个名叫“碱渣办”的部门。于是记者向滨海新区区政府进行询问,其工作人员孙先生表示并未听说过“碱渣办”,政府也没有这个部门的登记记录。到底这个地震遗址是被谁挖掘,遗址又归哪个部门管理,到目前为止还不得知。昨天,记者将情况反映给了天津市地震局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将查找这个地震遗址目前的管理单位以及地震遗址后续的保护归属部门。
新报记者徐燕实习生翟钰嘉摄影新报记者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