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华网首尔6月7日电(记者姬新龙)韩国政府大力推行经济开发,不断调整产业政策,使韩国在短短数十年间迅速崛起,推动自主创新是其最重要的动力之一。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积极扶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韩国早期的基础研究和自主开发能力很弱。为迅速实现产业化,引进国外专利技术不可避免。韩国力求避免简单的全盘引进,而是设置门槛,选择性地引进重要技术,并加以消化和吸收,自行开发相应的配套技术,走出一条“借鸡生蛋”、追赶领先者的捷径。
但是,真正的核心技术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获得,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韩国企业大多在二战结束后甚至更晚才成立,韩国因此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研发模式。政府不仅为研发成果产业化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还深度参与产业化过程。政府先投入经费,组织全国科学家和企业攻关,最后由政府出资购买。这种模式既便于集中人力、物力,促进早出成果,又避免成果与产业和市场脱节,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韩国在经济起飞时期,通过政策手段,培育了现代、三星、SK等一批大型企业。这些大企业是韩国自主开发和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主体。韩国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资助、贷款等方式,不仅鼓励企业自办研究所搞创新,还鼓励企业将自主开发的科技成果投入应用。韩国企业经历过引进、吸收技术的阶段,现已逐步过渡到自主研发阶段。
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自主创新模式开始由政府推动型向企业主导型转变。政府进一步完善科技法规和配套科技政策,从资金、税收、信息、人才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扶持,重点扶持企业拥有的研究所。目前,韩国国家科研院所主要承担国家战略领域的研发,大学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大量的高新技术和产业技术均由企业完成,韩国形成了官、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韩国大力改造风险投资,更加注重其稳定性、引导性和带动作用,有效解决了企业创新的融资问题,推动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环氧塑封料技术是半导体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韩国虽然是世界著名的半导体、芯片、显示器生产国,但环氧树脂长期以来严重依赖日本。因此,韩国国都化学公司在韩国知识经济部和产业技术评价管理院的支持下,将开发环氧塑封料技术作为一项国策进行推动。国都化学公司已于2010年6月开始实施为期3年的研发计划,目前该企业的3个科研小组正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和知识产权,研制高质量环氧树脂原料。
韩国企业实行职务发明报酬制度,这是推进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一大举措。韩国顶级工程公司是一家生产半导体和发光二极管的中小企业,该企业2003年引进了职务发明报酬制度,后又设立专门负责专利产品的部门,建立专利管理体系。该公司与在岗和离开公司的发明者都保持联系,不折不扣地发放“发明报酬”。在这一制度鼓励下,公司技术人员发明了一种液晶喷涂装置,由于产品性能优良,销售大增。该公司计算出专利登记报酬和采用报酬,发放了1000万韩元(约合8500美元)。迄今,这家企业已向国内外提交了1400件专利申请,其销售总额因此项研发上升了25%。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在科技研发计划及项目选择上始终以实用为主。韩国对高新技术研发实行集中咨询和审议制度,根据市场需要确定研发项目,集中力量发展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大和市场潜力大的项目,很多项目在研发初期便与市场挂钩,研发成果能很快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对技术创新成果的评价也是以市场为标准,看重研究成果能否顺利实现产业化、商品化,是否能帮助提高市场占有率。
韩国早期曾通过禁止进口国外同类商品来保护国内市场,在本国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后,韩国积极抢占国际市场和相关领域的发言权,推进有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不少韩国技术标准还被采纳为同行业国际标准。如在信息技术领域,目前有113项韩国技术被列为国际标准,大大增加了韩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