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11年来,父母倾尽所有走遍全国给女儿治病;11年了,父亲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11年来,每个夜晚父亲都蜷缩在床边,牵着女儿的手哄她入眠,三千多个夜晚他没睡过一个整觉;她这11年的生命是父母亲用无私的爱、无限的辛苦换来的;11年了,每到父亲节、母亲节,她只能用一个鬼脸、一个拥抱,把父母逗乐,表达对双亲的感谢;今年的父亲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用爱心满足了她的孝心……
老爸 您穿上新T恤真帅
父亲节到来之际,患脑胶质瘤18年的小颉,在人民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病房内,亲手将父亲节的礼物——崭新的T恤衫穿在父亲的身上,献上父亲最想要的家用电器,夸奖父亲真帅。64岁的任先生拥抱着懂事的女儿,一家人喜极而泣,并衷心感谢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帮助女儿实现了多年的心愿。
想当播音员的美丽女孩不幸患上脑胶质瘤
今年29岁的小颉从小活泼好动,口齿伶俐,梦想是当一名播音员。她喜欢物理、历史等课程,作文写得特别好。据小颉妈妈说,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有一次组织联欢会,苦于没有音响设备,小颉争得爸妈的同意,把家中的音响拆开拉到学校,自己攒上了,老师都非常惊讶她的动手能力。
2001年,18岁的小颉出现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并且喝水特别多,“脑胶质瘤”的诊断让幸福的一家人宛如晴天霹雳。从此,同为工薪阶层的父母的生活中就只有“存钱”和“看病”这两件事。小颉的爸爸说,别人的孩子有未来,有希望,我的女儿我就看今天,我要让她过好每一天。
坎坷求医路 父母亲情感天动地
天津、北京、东北,伽马刀、X刀、药物、针灸、中药、偏方,爱女心切的老任夫妇,带着女儿寻遍名医,病情只是得到暂时的缓解和控制。2009年,小颉的病情一度加重,一向坚强乐观的她情绪低落,变得不爱说话。“十年了,我累了”,孩子话像锥子一样戳着家长的心。小颉的爸爸强忍泪水,告诉女儿,“每个家庭都有生活的重点,我们这个家的生活重点就是把你的病养好”。为了宽慰父母,无论面对怎样的治疗,小颉从没叫过疼,没说过难受。
任先生回忆,做伽马刀治疗的前一天晚上,小颉洗完澡,患上红色的秋衣秋裤,还把脚趾甲染成鲜艳的红色,孩子装出的镇静让父亲心疼。孩子患病后,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活动变得不灵活,任先生每夜都蜷缩在女儿床边,女儿伸出手紧紧抓着父亲的手,直至入睡,半夜孩子一动,任先生立刻惊醒。住院治疗期间,所有病友看到这样的好父亲,无不感动。
好心白衣天使 圆心愿延生命
在人民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一对感天动地的父母,一个坚强懂事的女孩子,一群永不言弃的医护人员一起面对一个世界难题“脑胶质瘤”。
小颉吃了父母从外地弄来的的偏方,牙齿开始变黑,暂时停药后孩子病情变化。免疫力低下,感冒咳嗽不断,耳朵、牙齿经常肿胀。今年2月份的影像学检查提示,孩子的脑部肿瘤形态突然发生变化,脑室中线偏移,无法手术、无法再进行放疗。束手无策之时,经人介绍来到天津市人民医院找庞雁主任采取先进生物治疗技术试试,或许还有希望。
住院后,庞雁主任认真分析病情,和多年的治疗经过,认为:脑胶质瘤位于大脑手术禁区,而且,肿瘤较大,不可能进行手术切除;放疗已经做到最高剂量,不能再进行放射治疗了;而脑胶质瘤对化疗大反应普遍较差,生物治疗几乎可以说是这个病人唯一的治疗方法。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似病例治疗报道的基础上,制定了该患者的生物治疗详细方案,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并联合脑系科,肿瘤科,血管科,急救科组成联合专家治疗小组,为患者进行了前后近两个月的第一阶段的初步尝试性治疗。
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在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下,人们发现虽然生物治疗并不能创造奇迹,但确实在病人身上看到了惊喜:4个月的密切随访结论是“带瘤生存,症状改善”,也就是说,现在的病人,头疼头晕的症状已经逐渐消失,手脚的运动障碍得到很大的改善,基本可以运用自如。
在病人和家属满心欢喜的同时,医护人员又投入到了为病人制定第二个阶段的治疗方案的紧张工作中。
每次治疗,小颉都要和护士姐姐们诉说父母亲的不容易,特别是父亲,这么多年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吃饭营养都寄着自己,父母都六十多岁了,自己也想给他们过母亲节、父亲节,但是没有能力,只能在节日为父母扮个鬼脸,逗他们笑或者给一个拥抱。
细心的李敬护士长无意得知了孩子希望在父亲节想送给父亲一件新衣服和电饼铛,和科里的医护人员一起,纷纷献出一点爱心,为小颉的父母每人买了一件新衣服和电饼铛,并一起保守秘密。
父亲节前,小颉终于将自己人生第一份父亲节礼物郑重其事的送给爸爸。医护人员鼓励小颉,要勇敢面对疾病,他们每年都会陪她给双亲过父亲节和母亲节。(记者赵首蕊 通讯员李哲 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