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2日,工作人员从上海南京东路的一家苹果产品零售店前走过
6000万美元!这是历时两年多、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的唯冠、苹果“iPad”商标争议,经法律判决后最终给出的一个关键数字。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苹果花钱消灾,唯冠拿钱还债。
息战
苹果6000万美元买下“iPad”
7月2日,广东省高院对外通报,已于6月25日向唯冠和苹果两家公司送达了民事调解书,目前该调解书已正式生效。根据协议书内容,苹果公司已向广东高院指定的账户汇入6000万美元,并向法院申请执行该协议,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也于7月2日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送达了将涉案iPad商标过户给苹果公司的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广东省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圆满得到解决。
博弈
6000万美元换张“通行证”苹果很划算
双方和解后,iPad在大陆的商标权益将全部转移给苹果公司。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说,苹果用6000万美元换一张iPad在大陆销售的“通行证”,较其今年一季度79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日在中国市场进账8777万美元(约合5.5亿元),还是很划算的。
案件结果公布后,也意味着苹果新iPad将很快在大陆上市。截至记者发稿时间,苹果并没有对何时在大陆发布新一代iPad作出表态。
金钱换时间拿钱去还债
唯冠能接受
唯冠比苹果更在乎时间。
对深圳唯冠而言,旷日持久的诉讼也不利于维护其利益最大化。记者从唯冠代理团队内部了解到,由于唯冠目前拖欠以8大银行为主的债权人近4亿美元债务,因此债权人希望尽快将“iPad”商标这一唯冠目前仅有且价值最高的“无形财产”变现偿债。因此,以金钱换时间,成为双方共同认可的原则。深圳唯冠代理律师谢湘辉表示:“虽然我们认为iPad商标价值不止于此,但理想与现实必然有差距,这个金额对我们来说不满意、但可以接受”。
谢湘辉透露,由于这笔款项不足以支持唯冠偿还全部债务,因此很可能唯冠将在法院主持下进入破产程序,6000万美元将由法院组织确定规则、对所有债权人进行债务偿还。
意义
中国知识产权中的里程碑事件
专家认为,这起商标诉讼以和解告终,将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中的里程碑事件。李晓宁表示,这起诉讼让企业重新认识了知识产权的双刃剑作用。
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徐瑄认为,就这起商标纠纷而言,苹果由于疏忽而埋单,最终支付赔偿,这在法律上并无争议。
一些专家表示,与此前国内企业频频在知识产权领域栽跟头有所不同,这一事件中,世界巨头和小公司的博弈并未因为身份差异而遭遇不公平待遇,苹果并没有因为巨头身份而获得优待,蚂蚁最终绊倒了大象,恰好说明“也说明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在进步,并没有那么差。”
“在这个意义上,‘iPad’商标案的结果不是鼓励国内企业‘碰瓷’,而是首先学会保护自己的权利,并在别人侵犯时学会维护自己的利益。”徐瑄说。
事件回顾
- 2000年,唯冠集团注册了iPad在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商标。次年,唯冠大陆子公司深圳唯冠注册了iPad中国商标。
- 2009年12月,苹果通过旗下英国子公司IP Application支付3.5万英镑(约合5.5万美元),从唯冠台湾子公司唯冠国际手中买下了iPad全球商标权。由于深圳唯冠员工袁辉与麦世宏参与谈判,苹果认为转让协议也包括了iPad在中国大陆的使用权。
- 2010年1月,苹果正式发布iPad。2月,苹果以深圳唯冠连续3年停止使用iPad商标为由要求中国商标局撤销1090557号商标。但3月,民生银行拿到深圳唯冠的资产保护令,向中国商标局递交资产保护书,深圳法院查封了深圳唯冠持有的两个iPad大陆商标。
- 2012年7月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宣布,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权问题达成和解,苹果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和解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