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实招认
北平出事了,青岛也出事了。1928年8月4日,从天津开往青岛的“陈平丸”号客轮上,查获了两名形迹可疑的乘客。从他们身上搜出了部队的番号,知是当兵的。将他们押送到青岛胶澳商埠警厅,由厅长王庆堂亲自审讯。警厅查知他们都是孙殿英第十二军的:一个是孙殿英的随从兵,名叫张歧厚,23岁,安徽南宿州人;一个是伙夫张殿元。
当时,他们谎称是从部队开小差的,事实上是合伙到天津销赃。
张歧厚后来如实招认盗陵的事实,1928年8月16日,日本人在北平办的华文报纸《顺天时报》公开了张歧厚的供词——
“我年二十三岁,安徽南宿州人。从前在第六军第二混成旅一团团部当随从兵,以后又改编在十二军军部当随从兵,军长孙殿英。我们的队伍,向驻蓟州一带。于今年五月间,队伍开至马兰峪打土匪,驻在东陵。是由军长孙殿英领着两旅人去的,人数不足,旅长有韩大保及柴荣升。于五月节前两三天,由军长下令叫工兵营用地雷将西太后及乾隆帝二坟炸开。当时我未得去,由军长的人把着门,都是团、旅、营长们下去拿东西,别人不得进去。他们拿完了,到天明以后,我才去的。我这些珠子,就是在西太后坟里拾的,以后我们的队伍就往热河开。队伍到了杨哥庄,我就偷跑了。跑到了天津,我卖了十颗珠子,卖了一千二百元钱。当时买了两个金戒指、一只手表,由天津坐船来青岛,打算再赴上海,转回原籍去。我这些珠子,是人家拾剩下的。我的一千零十元钱,就是在天津卖珠子所得花费剩下的。”
这份供词也成为一份重要的史料。《顺天时报》在公开张歧厚供词的同时,还刊登了《青岛警厅呈送盗犯张歧厚证文》。
《顺天时报》并不是最早曝光清皇陵被盗的媒体,1928年8月4日,路透社驻北平记者率先发出了一条电讯——
“盗掘乾隆等墓案,据有关人士称,共发十三棺,其珍宝价值三四千万元。今已从褚王璞旧部改编军队中拘获少年军官一人,该军官供述一切。乾隆墓中有子母西瓜一枚,慈禧墓中有大钻石一颗,价值甚巨。各物均在天津出售,此事由阎锡山闻后乃下令彻查。”
三天后的8月7日,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对清皇陵被盗案进行了报道——
在北平东方九十英里之乾隆帝后寝陵,被偷掘,棺内所藏珍贵物品、金银珠宝等悉被窃取无遗。闻此事为褚玉璞旧部,目下已改编为革命军之谭温江部,与当地有力者同谋,借用军队五百名从事发掘,盗去财宝价值计三百万元以上。谭之弟暗中来北平销售赃品。经中国古董商告密,已被警备司令部派人拘获,其后不知何故,又将其释放。文物维持会及满人,现正活动司法当局,严惩人犯。闻在天津销售之,宝物为数甚巨云。
《中央日报》总部在南京,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此报道一出,社会上一片哗然。
时隔五天的8月12日,《中央日报》又作了跟踪报道,揭露了清东陵被盗的细节。
从笔者查到的民国档案来看,当时国内的大小媒体都报道了清东陵被盗的事情,有影响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续报道。这促使当局不得不查办盗案。
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