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报讯昨天早上,小宝的妈妈一早就被孩子的哭闹声吵醒,却怎么哄都哄不好,检查发现孩子右侧腹股沟肿了块包,她赶紧抱来医院就诊。据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统计,暑假期间,像小宝这样前来医院就诊的小患者人数比平日增加了四成多。
据市一院微创外科汪宏主任介绍说,疝是人体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薄弱点或缺损、间隙进入另一部位的结果。因为大多数疝的内容物为小肠,所以又称为“小肠气”。也有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专家分析,看病出现扎堆的现象,主要因为一来是暑期天气炎热,孩子哭闹、或剧烈运动容易造成疝气发作,二来家长选择在放假期间带孩子做手术,小患者可以在术后康复期得到适当的休息。
治疗小儿疝气的最佳年龄为2岁至十三四岁,现可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手术仅需要十分钟的时间,微创的刀口仅有0.5cm,精细修补疝气通道基本不复发,且手术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但专家建议,小患者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至少3个月。
汪宏也提醒家长,平时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特别是在小儿哭闹的时候,一旦发现疝块突出,应尽早到医院就诊,不要自己用力将疝退回。
(苏洁本报记者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