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9天跑了四个县10多个乡镇,为30名患者进行了义诊。今天上午,刚从甘肃回津的天津医大眼科中心护士史学军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年假”成果。
9天年假诊疗30名患者
“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除了走访老病号,还得接诊新病人,一些患者得知我要来,早早就来到村口等候!”8时,在医科大学眼科中心护士办公室,刚回天津的史学军略显疲惫。9天时间她跑了四个县共10多个乡镇,共为30名患者诊疗。
7月26日5点多,史学军再次踏上甘南高原的行程,半人高的背包里都是眼科检查设备和药品。“甘南地处高原,紫外线强,牧民白内障、青光眼患病率很高。另外,牧民放牧时眼睛意外受伤的也很多。贡巴乡的牧民才让扎西,前不久放牧时伤了眼睛,因未及时治疗,眼角膜已经感染,造成了沙眼、胬肉,严重影响视力,要实施手术才可能治愈。尕海乡的巴桑,放羊时被树枝刮伤眼睛,造成眼底出血,也需要做手术清除瘀血。可现在是他们最忙的季节,得等到农闲时才能把他们接到天津实施手术。”史学军说。
一次旅游开启光明之行
2005年,史学军到甘肃旅游,无意中走进了甘南藏区的朗木寺镇赛赤希望小学,义务为孩子们当了回语文辅导老师。她在上课时发现洛桑奇扎和洛桑开智眼睛患有斜视,因家里困难无钱手术治疗,已出现严重的视力下降和复视,于是她出资把两个孩子带回天津治疗。随后,天津医大眼科中心启用了“幼辉爱眼基金”解决了8000余元手术费。手术获得成功,两名孩子带着健康明亮的双眼回到了家乡,孩子的父母逢人就说:“是天津的好心人帮了我们,让我们的孩子重新获得了光明,感谢他们!”
从此,甘南藏区很多眼病患者慕名来找史学军帮忙。
16次义诊接回22名患者
“我有一个药箱就放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尔娘村的一个牧民家里,里面有血压表、听诊器、眼压器等,每次去只需带上药品就可以为当地牧民开展义诊了。”史学军告诉记者。
去年,史学军来到一位有着5个孩子的牧民家,40岁的母亲卓玛曾被马踢中面部,双目受创几乎失明。在史学军的建议下,当年入冬,卓玛在丈夫陪伴下来到天津实施手术。在长达两个月的住院治疗期间,史学军为她捐款2000余元,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协调院方大幅减免治疗费用,使患者最终获得康复。
2005年至今,史学军自费赴甘南藏区义诊16次,先后把22名眼病患者接到天津手术,当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12岁,在甘南藏区被传为佳话,藏民们亲切地称呼她为“扎西草”(象征吉祥,寓意“光明的使者”)。本报记者黄建高实习生毛 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