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肖舞记得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那一天,我和同班同学何艺从艺校毕业离开,在回家的路上,他突然指着一所乡村中学兴奋地对我说,这就是他的母校,他的爷爷父亲曾都在这念过书,建校很久了。但他是第一个考入艺校学舞蹈的学生,以前他们学校从未听说过初中毕业还可以考艺校,一样可以跳出“农”门。
何艺家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从小受当地歌舞文化的熏陶,天生一副跳舞的“样范”,十五岁长有一米七多的个子,手脚修长,白白嫩嫩的,瓜子脸,一头秀发,乌黑清亮,走路挺胸收腹,饶有艺术气质。并且,他对音乐特别敏感,只要甫一听见乐声,就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考艺校时,他以全校第一的专业成绩被破格录取。每次上专业课,二十八个男生中独他学得最快最到位,老师常把他做示范。学校经常排演节目,别的同学必须竞争才有机会,十里挑一是常事,然他却无需选拔而是老师铁定的第一号人选,同学们无不“羡慕嫉妒恨”,所以,大家叫他“男一号”。二年级时,他以双人舞《梁祝》和独舞《心中的太阳》在全省舞蹈大赛力压群雄,一举夺魁。
到了三年级,班上三分之一的男生赴广州实习,何艺是舞蹈队队长,也是艺术团的“镇团之宝”。为满足实习单位的需求,我们每天固定演出两到三场,每场每人一般表演三四个节目,他却有五六个节目,还要经常代表单位参加各种节会演出。毕业时,同学们纷纷为寻找单位发愁,而他已被一省级歌舞团选拔录用,成为学校历年来惟一一位被省级专业团体录用的学生。
十年后,我终于联系上他。再次相聚,他告诉我,早在三年前就告别了舞台,去了一家民营企业做电工,月薪才一千多元,买不起房,只好寄住岳父家。我说,艺术是要靠天分的,你这样一个极具禀赋的“舞蹈王子”,离开了舞蹈,岂不是太无情,太浪费人才了吗?他几分感伤地说,老同学,没办法,我是被生活所迫,世上没有永远的“舞蹈王子”,因为一个演员的青春太短暂了。他还说我们班上的同学尤其是男同学都已经改行了,不再跳舞。确实,凡是与我有联系没联系的同学,都不再活跃在舞台,不再躬耕于舞蹈田园。
原来,何艺单位与我家仅一桥之隔,来往频繁,时常一壶浊酒三碟小菜,两人不醉不散。近日,他对我说,他儿子今年五岁了,想在暑假去学跳舞,但是一连找了五个培训班,仅仅一个班有三位男生,其他都是女生,怎么办?我说,管他怎样,只要你儿子喜欢就去学吧,说不定又是一个“男一号”。后来他告诉我,他儿子已经成为那个班的第四位男生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如果只有女生就像一条腿走路,是绝对不行的!
此刻,我沉默了。因为我明白,当年的男一号,骨子里还爱着舞蹈装着舞蹈,对当前男女严重失衡的舞蹈生态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