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报记者王海燕
上周大盘探底回升,部分板块和个股早于大盘止跌反弹,多方动能有逐步积聚的迹象。在政策利好预期和超跌双重因素推动下,后市大盘有望迎来反弹,但反弹之路恐难一帆风顺,仍可能遭到空方反扑。
后市大盘要延续反弹走势,必须稳步放量。一方面,市场尚未产生主流人气热点。近期个股活跃度虽然较前期有明显提升,但大多为“炒冷饭”和非主流,从海南板块到苹果概念,再到教育传媒等,无不是上半年炒作过的题材,且此类热点容量小,难以起到以点带面和激发场外资金进场的效果。另一方面,市场成交量萎缩明显,目前两市单日成交量不足1000亿,这既是做空动能衰减的象征,同时也是市场信心不足的标志。
猜想一:仍以弱势震荡为主
实现概率:80%
上周沪深股市先抑后扬,最终以阳十字星终结了此前连续六周的下跌阴线。目前,短线大盘虽有超跌反弹信号,但市场环境未变,制约因素仍在,后市仍将以弱势震荡为主。
短线市场机会仍然存在。一方面,管理层对市场的态度发生改变,从呼吁投资者理性投资、鼓励破净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到进一步降低股票交易费用、让利于投资者,暖风频吹,显示了对市场的呵护态度。另一方面,沪综指在连续六周下跌阴线后,于上周企稳反弹,多空能量向多方转换,加之技术指标低位,蕴含技术反弹的契机。
不过,市场即使反弹,力度也较为有限。首先,影响市场的大环境没有变,如宏观经济形势、A股投资者心态的持续弱化等,决定了市场格局难以有效改变。其次,从盘口看,成交量踌躇不前,即便在上周五反弹时,两市的成交量也未超过1000亿元。
猜想二:结构性机会增多
实现概率:75%
上周沪指在2100点获得支撑,虽然仍在5月份以来的下降通道中运行,但市场热点出现了明显变化,部分中报增长确定的个股开始走强,政治局会议召开后,稳经济的政策在未来密度仍将加大,结构性机会开始增多。
由于对房地产采取严控措施,新兴产业的增长难以抵消传统产业的下降,政策的过度迟疑会导致产业转型的难度加大。在政治局会议召开后,经济刺激政策有望增多,通过小幅、多频的货币、财政和资本市场政策来不断微调将成为三季度常态。
目前看,降准的概率正在加大,同时,本周将披露7月份宏观数据,市场一致预期CPI将回落至2%以下,为货币政策的放松扩大了空间。此外,近期人民币与美元中间价达到6.3421,较前期高点6.2670回落了1.18个百分点,处于年内低值,外资押宝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正在改变,外汇占款和FDI的数据也印证了热钱外流现象仍然存在,需要通过降准来进行对冲。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扩容后对主板的挤出效应将会增大。新三板的扩容有助于中小企业提升科技含量和转型,但对A股市场的分流作用将加剧。
猜想三:短线有望继续反弹
实现概率:75%
8月1日,大盘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终于止跌反弹,上证指数最高冲至2130点,但仍受10日均线压制,反弹的力度并不强,量能也未显著放大。但是,由于地产股大幅下跌,8月2日沪综指又再度回落。8月3日大盘止跌反弹,沪综指突破10日均线的压制,似乎让投资者看到了一线希望。
近日政策暖风频吹,年内先后三次较大幅度降低交易手续费和市场监管费、证监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降低印花税,这些反映了监管部门努力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都是实质性利好,虽然市场反应冷淡,但仍对大盘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从技术上看,短期股指上有2180点压力,下有2100点支撑。短线方面,MACD红柱线逐步增长,KD指标也显示将有技术性反弹。如果反弹能突破20日均线,则有望改变近期形成的下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