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在国民党内,张灵甫被视为“常胜将军”。
少年“奇才”
张灵甫,名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陕西长安人,1903年出生在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的一户农家。他自幼熟读诗书,爱好古文,尤其对旧体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又迷上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时任西安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在看了张灵甫的书法后也赞不绝口。
后来,黄埔军校在开封秘密招生。张灵甫经友人介绍,参加了考试并被录取。军校毕业后,张灵甫正好赶上北伐开始,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营,并被任命为排长。
当时张灵甫所在的部队在江西德安县南浔铁路附近与孙传芳的主力卢香亭部作战,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张灵甫向营长建议,由他带领一支敢死队乘黑夜偷袭敌营,营长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张灵甫带领那支敢死队夜袭敌营。在混战中,张灵甫的右腿负伤,但他一声未吭,咬着牙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伤愈后,张灵甫被提升为连长,但他的右腿从此残废。
在此后的几年中,张灵甫参加过蒋介石与各派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其凶悍勇猛、骁勇善战的特点无人不知。仅几年的工夫,张灵甫就被提升为第一师独立旅第一团团长。
“御林军”军长
1946年6月,张灵甫出任第七十四军军长,并兼任南京的警备司令。第七十四军的第一任军长是俞济时,其后是王耀武、施中城。这个军队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并长期接受美式训练,加上他们卫戍京畿,被人称为“御林军”。
国民党召开整军会议后,第七十四军便被改编为整编七十四师,有3万多人,蒋介石、陈诚称整编七十四师为“国军模范”。当时,蒋介石在遴选这个王牌师的师长时,有好几个人艳羡这个肥缺。其中李天霞依仗钱大钧作后台,欲争夺这个位置。但是,王耀武、俞济时却力保张灵甫。为此,李天霞一直怀恨在心。
事业、爱情上“双赢”的张灵甫,此时是雄姿勃发。然而,一年后,在玄武湖畔竟
立起了张灵甫的一座坟茔……
孟良崮“成仁”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一声令下,全国性的内战爆发了。张灵甫率领他的整编七十四师浩浩荡荡杀向苏北解放区。他们攻占了两淮,接着又攻占了泗阳、宿迁、涟水等地。这时,张灵甫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自以为不可一世,还夸口说:“有10个整编七十四师,就可以统一全中国!”
1947年4月初,国民党集中华东第一线的13个整编师、34个旅、25万人,组成3个机动兵团,由顾祝同坐镇徐州指挥,沿临沂至泰安一线,齐头北进,企图一举摧毁华东野战军主力于沂蒙山区。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在临沂指挥7个整编师分3路纵队北进。张灵甫率领整编七十四师居中,担负主攻任务;李天霞率领整编八十三师居右,负责协助张灵甫的进攻;黄伯韬率领整编二十五师居左,负责进攻坦埠,从侧面围击华东野战军的主力。
张灵甫自恃阵营兵强马壮,为抢头功,率部队贸然进攻,结果遭到华东野战军的迎头痛击。由于伤亡惨重,他们撤至孟良崮地区。张灵甫看地形复杂,便想在此固守。而副参谋长李运良却说:“此虽孤山,但地形险要,我们要临险境而逢生。”一向自信的张灵甫接受了副参谋长的建议,命部队在四周层峦叠嶂的孟良崮安营固守。
孟良崮在山东中部的沂蒙山区,由于那里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因此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华东野战军的领导看到张灵甫已成“瓮中之鳖”,认为全歼整编七十四师的时机已经成熟,遂率领5个纵队将该师团团围困在以孟良崮为中心的狭长地带,并待机歼之,另外4个纵队从后面阻击增援的国民党部队。
5月15日夜,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以强大的炮火向孟良崮群山轰击。第二天下午2时,整编七十四师全线崩溃。张灵甫见败局已定,便用无线电向蒋介石报告,诉说友军见死不救,尤其是李天霞没有遵照命令派出部队保护其右侧,乃为失败的主因。这时,华东野战军已经冲到了洞口。洞里的卫士负隅顽抗,华东野战军用冲锋枪、手榴弹还击,并顺势冲了进去。至此,整编七十四师全部被歼灭,山洞里尸首狼藉,华东野战军好不容易从死尸堆里找到了张灵甫的尸首。
“常胜军”覆灭以及“常胜将军”丧生的消息,像晴天霹雳震撼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蒋介石更是老泪纵横:“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他不仅下令为“效忠党国”的张灵甫在玄武湖畔竖碑,还把英国送给国民党军队的一艘巡洋舰改名为“灵甫号”。
来源:《文史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