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于邱妙津的自杀,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她备受感情困扰。赴法深造时,她陷入了一场狂乱的三角恋。最后,她选择了激烈的方式来结束生命.
在遗书里,邱妙津说出了那些无法在白天启齿的话。曾参与“1996年文学类”评审的著名作家蒋勋坦承,《蒙马特遗书》把他吓了一大跳。
“女性的情欲和肉体往往是男性描写的对象。我从没见过一个女性,自己写自己的情欲与肉体写得这么细”,蒋勋认为就“年轻人的情欲”这一面,《蒙马特遗书》实现了某种原创性书写。
在邱妙津生前,她同性恋者的隐秘身份并不为人所知。但是在书信里,她肆意倾吐着痛苦,因为她与周围世界的隔阂,她不能游刃于正常社会。
对这20封书信,她并没有表达过将其发表的意愿。这必然与那些迎合人们窥视癖的“展览式写作”迥乎不同。
“这是一部真正的‘遗书’,只有当设定了自己的死亡之后,才会这样写。”在蒋勋看来,死亡是解构的最大力量——“生的写作是相对的,而死的写作则具有绝对性。”整部作品,由此获得了绝对重量,令读者为之而悲悯。
“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邱妙津对剖析女性情欲的深度书写,以及对灵魂绝望的拷问,留下了“爱不朽不灭”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