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画外音:他们不是上世纪80年代的精神偶像,也不是90年代的物质领袖。这一代诗人像普通人一样过着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
做一份寻常的工作,为生活奔波,在人群中谦卑,甚至有些边缘。只有在接触诗歌的时候,才放出光彩。
泉子:我们总体上对于名声和物质的东西考虑得更少。我以前在访谈中说过,很多东西都在后退。
10多年前,我在朋友中算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但现在相对是中下水平了。但这并不是一种失败。有时候你主动放弃的时候,就不是一种伤害。诗社中的成员,经济水平都是中等。一个人如果对物质水平不看重的话,他反而是满足的。现在国内真正靠稿费生活的诗人是没有的,我们都有自己的职业。
江离:我现在是江南杂志社的编辑,在这群人中从事的工作是和写诗最近的。
我们这一代对诗人身份有去神圣化的过程。以前诗人就像神的代言人,是非常高规格的。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身处的环境不同,没有那么神圣化了,我们会很理智地将诗歌和生活隔开,好好做一份工作,当做谋生的方式。而写诗是一种兴趣,当你接触她时会有一种光彩。
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一个人总以诗人自居,别人会觉得他很荒诞。所以,我们会怀着严肃的态度,过着一种日常化的生活。
这是我们和80年代那些“第三代”诗人最大的不同。上世纪80年代的诗人像明星,比如舒婷,去学校讲课的时候挤得水泄不通,翟永明被视为“女神”。这个时代的诗人,不太可能有大批的读者来追随你。写得好,能有三五个知己认同,已经很开心。如今网络作家才会有大批粉丝,严肃文学就明显尴尬了许多。而诗歌作为严肃文学,比小说更加边缘。所以我认为,诗人要有非常清醒的自我认知,把它作为一种内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