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报记者袁帅
19日7时许,赵鹏飞来到自己开设的蜂产品专卖店前,开锁进屋、打扫卫生、整理货架,等待着顾客临门。3年时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在赵鹏飞的细心经营下蒸蒸日上。在这里,赵鹏飞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她的创业成功,动力来源于宽城区站前街道的一次次创业培训班。
参加创业培训班坚定创业想法
说起开蜂产品专卖店的缘由,赵鹏飞告诉记者,因为她的公公婆婆在白山养蜂,所以她对蜂产品很感兴趣,了解的也较多,便萌生了开一家蜂产品专卖店的想法。“那时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想法,2009年时听说站前街道有创业培训班,我就去参加了。听着创业成功者的发言,我很受鼓舞。在培训班上,我又了解了投资、选址、经营方面的知识。回家后我和家人讲了这件事,他们都很支持我的想法,再加上我的公公婆婆养蜂,这样就保障了货源。”赵鹏飞说。
“后来,站前街道还多次组织司法所、银行等相关人员讲解订立合同、法律维权、小额贷款等相关知识。帮助创业者办理相关手续,对于不熟悉流程的创业者,社区跟踪帮办。”赵鹏飞说,“街道这一系列活动,让我的创业想法更加坚定,我开始付诸实践,找店面就成为头等大事。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到人民广场、红旗街、长春站附近等地找店面,最终选择了丹东路附近的这家小店。选择这里,一来是考虑到它在长春站附近,人流旺,再加上我回家坐车比较方便。”
三年经营蒸蒸日上
与顾客建立浓厚感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赵鹏飞拥有了稳定的客源,蜂产品销路越来越好。2011年长春创业(就业)博览会期间,赵鹏飞开办的蜂产品专卖店作为宽城区重点推荐项目参展,与同行交流经验,同时也获得更多市民的认可。
说起开店的收获,赵鹏飞说:“首先是经济方面的收获,我自己做老板比打工时赚得要多,其次我本来就对蜂产品有兴趣,开店后我更注重这方面知识的搜集,现在懂得更多了。但最重要的是和很多顾客成为了朋友。”
赵鹏飞告诉记者,她有很多老顾客会定期到店里买蜂蜜、花粉等,每次大家见面都会聊一聊各种蜂产品的功效,聊一聊家里的大事小情。赵鹏飞和附近既是邻居也是顾客的人相处得也很好。“我每天从7时到18时都在店里,因为我是一个人看店,吃饭时就得请邻居帮忙看店,自己赶紧出去买饭。有时邻居家包了饺子、做了紫菜包饭,就会给我送来。”赵鹏飞说。
每周一到周六赵鹏飞都要看店,周日爱人放假会过来帮忙,她就可以放假一天。有时,她会利用这一天时间去书店找蜂产品方面的书来看。“只要有顾客光临,我都喜欢给他们讲一些蜂产品知识,让他们吃得明白,吃得放心。”赵鹏飞说。
街道跟踪式指导
创业者安心经营
说起开店的困难,爽朗的赵鹏飞摇了摇头。“在开店前我也想过会有很多困难,但做起来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一来我有稳定的货源,二来我有站前街道做后盾,这些都让我感到安心。”赵鹏飞告诉记者,站前街道为每个创业者建立了个人创业档案,通过电话访问、上门咨询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创业者开业进展情况、企业经营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贷款执行情况和带动再就业情况,他们会认真做好情况回访和跟踪服务记录,切实帮助创业者协调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实际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