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个周日上午9点钟,71岁的王振东就会带上理发工具从王顶堤堤北里社区准时来到南开区黄河道桥畔北侧,为群众义务理发。9年来,用坏了多少把推子、骑车走了多少路程他早已记不得了,让他铭记在心的是人们对他赞许的目光……
“老王是个好人,他可不简单!”说起王振东,大家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可“不简单”的王振东为大家义务理发的工具却是非常简单——推子、梳子、刷子、剪子,再加上一把折叠椅子,这就是他的全部行头。
“这没什么呀!”王振东边轻拂着残留在身上的头发茬边笑着说:“我就有这点儿小手艺,不就是给大家尽个义务嘛!”
在工厂,王振东义务给同事帮忙理发;退休后,他在西营门外小学的围墙边上搭建了一个小棚亭免费为邻居理发。在他的“顾客”中,既有年龄相仿的老年人,也有刚刚入学的孩童,既有街坊邻居,也有素不相识的路人。由于技术精湛,再加上他为人热情,没过多久便成了卞家大墙一带的“名人”。
2003年初夏,南开区卞家大墙实施危陋平房改造。相邻而居30多年的老街坊们的那句“以后理发去哪儿找您”的话,让王振东感到心里甜甜的、鼻子酸酸的。
“我就跟大伙儿说,今后大家要是还想让我理发,周日就到二十九中学门口找我吧,我在那儿等大伙儿!”为了让更多的邻居们知道此事,王振东还特意找来毛笔让人写了一份通知,张贴在了那个即将被拆除的小棚亭外。
从学校门口到黄河道桥,从棚亭操刀到露天献艺,9年来,尽管王振东为民义务理发的地点“几易其地”,但他义务奉献的精神始终没有改变。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炎天酷暑,每个周日早上,满头银发的他总是骑着自行车,带着“行头”从王顶堤堤北里社区来到黄河道桥畔为人们义务理发。令他感到欣慰的是,无论他走到哪里,老邻居和新朋友都会跟到哪里。尽管是尽义务,可王振东每次都一丝不苟,给人们理得非常认真。
“俗话说,剃头打辫儿,年轻一半儿。老年人年纪虽然大了,可同样对发型有要求。你给人家剃得黑一道子、白一道子的,那叫活儿吗!”王振东说。
此间,老伴也曾劝他少干这些亏本的“傻事”,有人也曾“开导”他应该适当的“活泛”点儿,可王振东却认为,能凭着这点手艺为社会做点事情,心里就高兴。因为,人不能只盯着钱。
-记者李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