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确立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和伟大目标,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十八大报告通篇体现了法治的精神,包含了丰富的法治内容和新观点、新论断。报告关于法治建设的阐述,清楚表明法治建设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把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对法治和司法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必将对法治建设和司法工作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既是一项战略目标,也是当前和今后人民法院的重要工作和重要任务。司法公信力建设不能作为一项简单的工作来对待,应当作为国家法治建设和人民法院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核心工程和系统工程来抓。我认为,当前司法公信力建设应当抓住重点和突出问题。
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首要的任务是解决司法公正问题。这是影响司法公信的核心问题。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司法工作的目标,对司法公信有直接的影响。司法不公是社会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问题,对司法公信危害极大,必须花大力气解决。
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要不断强化司法能力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素质。目前司法人员的能力、素质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面临繁重的审判任务和解决司法工作难题时难以适应和胜任,影响司法工作的质量、效果和评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应当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继续开展庭审和裁判文书评查就是重要抓手。
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要高度重视司法廉洁和司法作风。人民群众对司法腐败和衙门作风深恶痛绝。司法廉洁是党和人民对司法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司法人员应有的品质,是司法道德规范必然的要求。司法作风无小事,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司法人员的作风和工作细节来了解和评价司法工作,司法人员能不能得到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司法作风有重要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
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必须继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这是一项长远的工作目标。人民法院不但要通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司法保障,而且要加强人民法院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狠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