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日,公安部123号令正式实施,受到市民、交警及驾驶员的广泛好评。但记者发现,“史上最严交规”存在取证难的执法盲区。 1日10时30分,记者以关键词“新交规”在新浪微博搜索,有高达61万条相关微博,网友讨论集中在“如何做到清晰界定违规而没有异议”。
多数网友表示,针对抢黄灯、拨打电话、系安全带、新手上路这些违规现象,是人工现场处罚还是电子摄录事后补罚,如何才能做到有据可罚,尚没有统一办法,还是个盲区。
“处罚力度大了,对我们的取证要求更高了,目前主要依靠路面交警现场取证。”比如抢黄灯现象,合肥执勤交警刘伟告诉记者,若是现场处罚,警方至少要录下在黄灯亮起之后,车辆继续加速行驶,或突然提速的情形,然后在前方拦截并处罚,但这势必要投入大量警力,而且取证难度比较大,还是采用非现场的方式比较好。
采访中,不少交警坦言,由于视野有限,对在车内拨打电话、不系安全带等多项违规的查处,如果依靠人工现场查处,即使采用大量的警力和时间也难以完成。
但有了20年驾龄的合肥市民黄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比如抢黄灯,如果采用非现场方式取证,就要更改监控闯红灯电子眼的开启时间,当黄灯变化的同时,电子眼便开启,但这样的话,和红灯有啥区别?至于系安全带和打电话,电子拍照是否能做到准确无误呢,就算准确,那一条路遇到四个电子摄像的话,就拍四次了,是罚一次还是罚四次呢?”据新华社合肥1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