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一部电影,前段时间火得不得了。票房收入突破12亿元,观影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国产电影。这部电影的名称,就叫《人再囧途之泰囧》。
在北京国贸附近的万达影城,我亲眼看到,《人再囧途之泰囧》的门票,是80元一张。而8个售票窗口,全都排起了长队。我问两个年轻人:“票价这么贵,你们也舍得看?”他们说:“平常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太大了,就是想找这样的片子轻松一下。”
2010年6月,曾有一部题为《人在囧途》的电影上映。现在,又有了一部“再囧”,而且“囧”到了泰国。电影火了,这个“囧”字也跟着火了。很多人都喜欢看别人的“囧”和笑别人的“囧”,但却不希望“囧途”或“囧事”找上自己的门来。
“囧”属于生僻汉字,本义为“光明”,也与“窘”的释义相同,后来成为网络表情的一个符号。其中的“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眉眼下垂,张口无奈,所以被赋予“失意、尴尬、郁闷和悲伤”之意。“囧事”让人烦恼,“囧场”让人尴尬,“囧途”让人无奈。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最近这些年,中国人有了三大提高。第一是文化素质提高了,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具备了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像“傻根”一样的人物,已经越来越少。第二是个人收入提高了。老百姓虽然还没有富足,但完全可以解决衣食住行。第三是办事能力提高了,谁都知道怎么乘火车、坐飞机,怎么打手机、用电脑。所以生活中真正的“囧途”,其实少之又少。
但为什么这些电影人,非要拿“囧”说事?而且“囧”了还要“再囧”?仔细想想,可能就是要提醒大家,“囧途”还会遇,“囧人”还会有。要想远离“囧境”,就得让自己聪明起来,走脚踏实地之路。
《人再囧途之泰囧》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业成功人士徐朗,发明了一种叫“油霸”的神奇产品。每次给汽车加油时,只需加到三分之二,再滴入两滴“油霸”,油箱的汽油就会变成满满一箱。徐朗的同学兼同事高博,想把这个发明卖给法国人,但徐朗坚决不同意。为达到个人目的,徐朗私赴泰国,并路遇做葱油饼的王宝,高博获悉后也一路跟踪。于是三个各怀目的的人,带来一段啼笑皆非的泰国神奇之旅。
笑过之后,我们会蓦然发现,常在“囧途”的,往往是这样一些人。
一种是想入非非的人。他们不想费力,不想用功,只盼着天上掉下馅饼,或者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带着这样的黄粱美梦上路,走哪都会“囧”。
一种是私欲过强的人。人的欲望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肯定会到处碰壁。《人再囧途之泰囧》中的许朗和高博,就是因为私欲膨胀,而闹得丑态百出。
一种是素质低下的人。《人在囧途》中的挤奶工牛耿,让飞机停下来透透气。“再囧”中的王宝,仍然是这样的“傻帽”,动不动就“我妈说”,不囧才怪呢。
一种是不守规矩的人。“囧途”中的几个人,全都不按规则出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怎容这种人胡闹?
贪婪是世界上最大的陷阱,无知是人生最大的不幸。有理性的人,总是使自己适应世界;而失去理性的人,总是试图使世界适应自己。结果,每一次的出行,都变成了“囧途”。我们之所以觉得他们好笑,是因为比他们理智和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