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雷锋班现役战士为孩子们题写勉励赠言 |
天津北方网讯:今年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新年刚过,市少年宫组织学访团奔赴辽宁抚顺雷锋团驻地交流学习,他们近距离了解雷锋,感受雷锋的工作和生活,领会雷锋精神的真谛,被雷锋精神的正能量所温暖。
春寒料峭的北国冰封雪裹,钢城抚顺还沉浸在新年的氛围中,市少年宫学访团一行来到辽宁抚顺雷锋团。
雷锋生前所在团队一直保留着“雷锋班”。雷锋班的7名“90后”现役战士向孩子们介绍了“雷锋班”里三件“传家宝”——节约箱、理发箱和修鞋机,以及他们坚持多年的学雷锋的传统。“这三件传家宝曾是雷锋老班长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精神的见证,而今我们仍在使用这三件‘传家宝’服务连队和群众。当然,当代的雷锋精神,早已不是穿补丁鞋和缝补丁衣那种‘吃苦’和勤俭节约了,我们现在每天都在续写雷锋日记,加入了更多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比如说志愿服务、团队精神等。”雷锋班第25任副班长曲宗明介绍说。
曾经给雷锋班写过信的学访团小团员、本市河北区实验小学的刘欣怡亲眼看见了用了几十年还散发着温润光泽的传家宝,她表示自己回去也要续写雷锋日记,从自身做起,勤俭刻苦;从公交车上让座、在家做家务做起。还要劝家长每周少开两天车,改为绿色出行;说服小伙伴不用纸巾,改用手帕,用点滴行动保护环境。
在雷锋纪念馆内,23岁的讲解员乔婷娇是雷锋战友乔安山的孙女,她用孩童的语言,故事化的表达给学访团讲述了雷锋的成长故事,带他们参观了雷锋生前所用物品、照片及日记。“传播雷锋精神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我们学的是实质而不是形式。”乔婷娇说,现在“雷锋班”已与全国400多个学校建立了联系,针对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用着芯片长大的新生代青少年,需要我们用更贴近时代的视角去解读雷锋精神,用孩子们喜欢的语言去介绍雷锋。
学访团成员于曦说,看到雷锋使用过的牙刷只剩几根毛了,想想平日自己用东西大手大脚,有时仅仅因为文具或玩具样子不喜欢了,就随意丢掉,觉得很惭愧。回去以后,要告诉同学在这里的见闻,大家一起互相监督,节约不浪费。团员们还纷纷表示“以前只知道学雷锋做好事,去了雷锋班以后,我们感觉跟雷锋一下子亲近了好多。雷锋精神离我们并不远。在我们眼里他永远是年轻可爱的‘雷锋叔叔’,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偶像。”
学访团一行参观了雷锋纪念馆,到雷锋班的宿舍和战士近距离接触,和雷锋团的官兵举行了联欢,时间不长,收获颇丰。
学访团回津后,市少年宫举办了学雷锋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向少年儿童代表展示了雷锋班7位战士在书法册页上亲笔题写的勉励赠言和从雷锋团现役战士手中接过的象征传递雷锋精神的国旗,并将国旗以接力的形式,在全市十几所中小学校中传递,传递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市少年宫还举办“雷锋精神伴我成长”——天津市少年儿童学雷锋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向全市少年儿童发出倡议:知榜样、爱榜样、学榜样、做榜样,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市少年宫负责人介绍说,引导少年儿童学雷锋,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乐于接受的形式将雷锋精神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有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才能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自觉化。本报记者宋福棘通讯员蒋菡漪摄影姚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