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是“学雷锋”纪念日,市公安局安康医院的张东强、穆潜又携带着安定类药品、速感宁等药品,开始每半个月一次、例行对回归社会的两名精神病患者进行随访,给他们送医送药。记者随这些特殊医生一起随访时,切身感受到他们与患者早已超越简单的医患关系,成了朋友和亲人。
随访一 对患者病情如数家珍
昨天8:50,穿好警服,再次仔细检查过随身携带的、此次随访所需的安定类药品,原本已经退休又被返聘回来的张东强特别提醒穆潜,别忘了带几盒“速感宁”。徐江这几天有点感冒,他对同事解释着。在前往精神病患者徐江家的路上,说起徐江的病情,年逾花甲的张东强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他属于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十几岁就得了病,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最初,他有典型幻听幻失和被害妄想症,一冲动就容易攻击、伤害别人。经过四五次的住院治疗,他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随后,他家便作为家庭病床,成了随访监护的重点对象。因为母亲早已去世,只剩下他和老父亲相依为命。现在,每次随访除了精神科的治疗、心理的疏导,还有行为的治疗,放松的治疗。安康医院的大夫除了例行的随访,每到全国助残日、精神卫生日和重大节假日,也会到他家随访。安康医院的大夫为其申请了一级伤残补助,他每个月有了1000多元的补助金。现在,经过大夫精心治疗,徐江已能进行简单的生活自理。
徐江的家位于金钟河大街附近某小区,刚到楼道,徐江的老父亲就伸着双手迎了出来。“张伯、穆伯,你们又来了。”进入并不宽敞的单元房,表情呆滞的徐江正独自在厕所小便。系腰带,这个对常人易如反掌的动作,在他这儿费了劲。和大夫坐在床前,静静地听着大夫对自己吃药的建议和鼓励,整个过程他都很听话。张东强拿出带来的药,拉着徐江的手就像鼓励自己的孩子。已经年近八十的徐江父亲连声称赞着安康医院的大夫,“没有他们,就没有徐江的今天。”
随访二 心理关爱医患成朋友
提起第二位随访者王海涛,穆潜打开了话匣子。王海涛和安康医院的大夫也相处了整整10年。目前王海涛娶了妻子,而且有了个5岁的女儿,还凭着自己的能力开了一家复印店。如果不遭遇大的变故,他病情复发的可能性很低。
他应该是恢复得最为理想的一个,也是回归社会后比较成功的。尽管如此,但是每遇到生活中想不开的事儿,比如物价涨了会不会影响小店生意、女儿入托难等,或者是穆潜主动上门开导,或者是王海涛一个电话打过去,将心中的困惑向穆潜他们倾诉,穆潜他们除了对其随访为其送药、心理疏导,还主动帮王海涛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困难,如帮其爱人联系医院护工工作,多方奔走解决了女儿上幼儿园的困难。
见到王海涛时,他正在自己的复印店忙活着,身材高大的他,丝毫看不出曾得过精神疾病的样子。穆潜小声提醒道,不能长时间和他对话,否则他还会出现跑题儿等小状况。提起穆潜他们,王海涛满心感激,“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全家的今天。”这时,穆潜一把揽住他的肩头说,我们是朋友,客气话就不要说了。
昨天上午,安康医院除了安排医生进社区对精神病患进行随访、送药,还组织了专家义诊,慰问养老院患病老人,给红光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毒品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