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基情快递
羊城晚报记者韩平
随着股市大跌,分级基金的B份额魅力正在消失。据统计,截至3月11日,36只分级基金的B份额中,仅有15只还处于溢价,B端份额正逐步由普遍溢价“历史性地”转变为普遍折价。
仅15只B类份额溢价
据统计,截至3月11日,36只份额基金的B份额中,仅有15只还处于溢价状态,其余21只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折价。其中,14只折价在5%以内,7只折价超过了5%,国投瑞银瑞福进取折价一路攀升,甚至达到了18.23%。排名第二的是易基中小板B,折价率也突破了10%,季军则是银华瑞祥折价8.7%。溢价最高的则是申万进取,溢价率为78.9%,不过这和去年年底超过200%的溢价率相比,已回落了很多。
B类份额为何下跌?
好买财富的分析师曾令华认为,B类份额下跌的原因是分级A类价格的快速攀升,“吞噬”了B类的涨幅。由于分级A的价格攀升是从今年1月开始的,很多基金集中定期折算之后,有的甚至已经填权,母基金的净收益基本等于A类份额价格收益和B类份额价格收益之和,A份额的价格攀升,必然“吞噬”B份额很大部分涨幅,导致B类从溢价转为折价。其次是场内B类份额的减少,流动性的丧失,让B类的弹性钝化。
份额或存估值修复机会
不过,正是B类份额的折价扩大,让其隐含的投资机会逐渐显现,在齐鲁证券的分析师看来,B类份额的折价交易,从长远看或许不是坏事,能增加其价格杠杆水平和吸引力,但在从溢价向折价回归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承受其“短痛”或短空,这种短痛意味着价格涨幅要小于净值涨幅。“短空”过后,将是B类份额的“长多”。
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