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叙利亚反对派“全国联盟”的“临时政府”选出了“总理”。至此,叙利亚开始出现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的状态。但奇怪的是,作为叙利亚“影子内阁”一号人物的加桑·希托,其国籍却是美国。
但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因为这正是数月前美国一手组建“全国联盟”的初衷——建立一个美国能够信任的反对派统一机构。但是,包括“总理”在内的这样一个“政府”,它能多大程度在山头林立的占领区实施有效治理?疑点重重。
先说临时政府的母体全国联盟,不久前它的主席主张与叙政府谈判,话音刚落马上遭到内部封杀,吓得主席连忙改口。至于在占领区基层,反对派的“治理”方式也颇有特色。阿勒颇的一些反对派“选举”权力机构时采取这样一种方式,谁家在战争受损大就让谁家的人当选。在这里,一个人的家庭受损程度与他的执政能力形成正比。而在顶层掣肘、基层自理的情势下,“总理”总共能料理多少事情?
说怪不怪的事情还有。选总理说是为了在反对派占领的地区实施治理,既然如此,那么选举大会怎么不放在占领区、而是要放在伊斯坦布尔呢?一句话,安全形势不利。要是大会开到一半,政府军坦克飞机不请而来,身家性命谁来保证?反观巴沙尔,他能在大马士革大剧院发表讲话,妻子儿子也能公开亮相街头组织募捐,双方的控制力一目了然。反对派确实拿下不少地方,但是否能有效控制还存疑问。连基本安全都无法保障,治理又从何谈起?
此外,这样一个在外国成立的“政府”究竟代表谁?是叙利亚人民吗?不是。作为叙利亚国内最大的反对派组织,叙利亚全国协调机构断然拒绝任何形式的“临时政府”,因为这将阻断政治解决的道路。那么,是代表那些与巴沙尔殊死作战的武装分子吗?恰恰相反。美国组建“全国联盟”正是为了提防他们。这批伊斯兰极端分子近几个月来在战场屡屡得手,引起美国高度警惕,因为这些极端分子虽然痛恨巴沙尔,也同样仇视美国和以色列。
那么,“选总理”这出政治肥皂剧究竟意义何在?从“叙利亚自由军”的表态可以得知端倪。其“总参谋长”称,他把“临时政府”看做一个“政治保护伞”,并期待“临时政府”向其提供所需的一切物资,包括武器和资金。而这一表态的背后体现了美国的思路;组建一个信得过的政治反对派联盟,在此基础上向信得过的武装反对派提供所有援助,包括可能将由英法提供的军事援助,藉此最终推翻巴沙尔政权。这是美国的如意算盘,但是算盘如何拨拉,并不完全由美国掌控。(记者唐见端)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