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遏制公款吃喝不仅可以节省财政资金,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净化官场风气,改善公职人员的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10亿元,同比增长12.3%,比去年12月15.2%的增速降低2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收入增速仅为8.4%,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甚至下降了3.3%……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增速掉头变低,引起了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的关注。
眼下反奢侈浪费之风劲吹,对市场需求尤其是对餐饮行业当然会有影响,但影响并没有想象得那样大。一方面,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然放缓了2个百分点,但增速仍高达12.3%,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也高于居民收入增速,因此12.3%这个数字实属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其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的原因之一是餐饮业收入增速放缓,而餐饮业收入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下降,即高档餐饮企业的收入下降——正如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专家陈新年所说,普通餐饮企业收入增长仍处于正常水平,高档餐饮企业收入下降则主要是受公款吃喝减少的影响。
可以看出,遏制公款吃喝所影响的仅仅是高档餐饮这一块,对整个餐饮行业的影响并不大,对整个市场需求的影响更小,所谓“中央禁酒令致消费低迷”显然是夸大其词。
当然,影响毕竟是存在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若问问老百姓,公款吃喝减少影响了高档餐饮企业的生意,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恐怕大家都会说是好事。确实,公款吃喝减少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需,但节省了大量公款,可以拿来造福于民。或者说,这些公款本就是老百姓的,与其让官员们挥霍掉,还不如“用之于民”,花在老百姓身上同样可以扩大内需。
遏制公款吃喝不仅可以节省财政资金,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净化官场风气,改善公职人员的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些意义远大于节省公款,在这些意义面前,餐饮业受到些许影响也属于应当的代价。实际上,以前靠公款吃喝造就的高档餐饮的繁荣景象,是一种虚假、畸形的繁荣,令人心疼的繁荣,靠公款吃喝“吃”出来的所谓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长,我们宁可不要。
扩大内需、促进餐饮业繁荣不能也不必依赖于公款消费,政府向民众“少取多予”才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之道。“少取”即减免税费,向各行各业和民众个人减免税费,让民众有钱可花,让各行各业有钱可赚;“多予”即扩大民生支出、健全社会保障,减少民众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人敢于消费。这才是扩大内需的正途。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