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清明将至,本市也迎来了祭扫高峰期。记者发现,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市民在祭扫中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为了倡导移风易俗、生态节地、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尚,本市近年来还推行了环保生态葬、海葬、植树葬、鲜花葬、草坪葬等多种文明环保的殡葬方式。今年,本市还鼓励倡导鲜花换鞭炮、集体共祭、网上祭扫等多种文明祭扫方式。稿件统筹邓晶龙金凡晴刘峦周白石
国家民政部在《关于做好2013年清明节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清明节期间要宣传倡导鲜花祭扫、网络祭奠等文明时尚的祭扫方式,鼓励生态安葬,争取对不保留骨灰的实行免费撒散等生态化安葬。鼓励经营性公墓开辟生态公益墓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骨灰安葬服务,引导群众摒弃硬质墓穴和墓志。
继3月20日天津寝园等公墓今年首次开展了免费环保生态葬等活动后,4月15日天津寝园还将再次开展免费环保生态葬活动。天津寝园专门开辟了“思息园”环保生态葬区,逝者不立碑、不留名,在思息园草坪区采用西班牙可降解骨灰坛,每次埋入50具骨灰。
与此同时,本市已经连续多年免费开展的“都市文明、集体共祭”活动,今年继续免费举办。不仅公交车免收费,而且民政部门还免费提供文明共祭活动中使用的鲜花、蜡烛、湿巾、寄语卡等。由于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这种文明共祭活动,各殡仪馆容纳人数有限,因此今年本市要加大推进社区文明共祭活动。各社区将以追思墙、追思树、天堂信箱、放河灯、鲜花祭奠、网上祭奠、公祭台等不同形式,开展集体文明祭奠活动。近年来,还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环保的形式,祭奠已故亲人。随着文明祭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本市还涌现出了许多无烧纸家庭、无烧纸楼栋,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为了破除丧葬陋俗,在社会中营造绿色丧葬新风,天津憩园正门两侧已开辟了6000平方米植树区,植树品种多,树种名贵;间距大,环境宽松;可观赏,蔚然成景;耐寻味,寓意深情。今年“绿色殡葬、回归自然”植树区骨灰安葬仪式,将于2013年4月5日(星期五)上午9:30在天津憩园举行。市民可通过拨打热线电话26824711、26915883咨询并报名参加。今年安葬仪式当天限定60株蜀柏参加活动,活动期间免费提供可降解骨灰袋及骨灰容器。
按照国家民政部“骨灰处理要多形式、多样化、多渠道”的指导方针,市民政局殡葬事业管理处还组织市民骨灰撒海活动,自1990年开始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175期,共撒放骨灰10000余具,参加家属20000人次。“海葬”是殡葬改革的一种新形式,已被广大市民群众接受和认可,形成移风易俗的新风尚,逐年呈上升趋势,这充分体现了本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和市民素质的提高。在今年清明节期间,将根据市民预约登记情况陆续组织骨灰撒海活动。凡有意参加骨灰撒海的市民群众,可拨打电话27716792进行预约登记。登记内容有:亡人姓名、性别、联系电话、参加人数、家庭地址。主办单位将根据气象情况,确定骨灰撒海的时间,提前3-4天通知联系人按指定的时间、地点,携带骨灰盒办理正式手续。收费标准:每具骨灰收费230元,每位随行家属330元。收费包括:礼厅告别仪式、乘车、乘船、骨灰袋、鲜花瓣、小白花、白手套、纪念卡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鲜花换鞭炮”文明又环保
上周末,本市还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鲜花换鞭炮”文明祭扫公益宣传活动。30多名老劳模和志愿者发出“清明祭扫不放鞭炮”的倡议,并到公墓开展鲜花换鞭炮活动。
在天津憩园公墓入口处,劳模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原天津科技馆馆长吴凡,率先迎接一位拿着鞭炮的中年人,用一束鲜花换他的鞭炮,这位中年男子一开始还不太情愿。后来,他看到由市殡葬处悬挂的50余条标语“憩园有您亲人安眠,怎忍心用鞭炮惊扰?”“祭奠先人,用鞭炮还是用鲜花?检验您的文明程度”“扫墓放炮惊扰先人,加重空气污染,是愚昧陋习!”……这位男士主动走回到宣传台前,换取了吴凡手中的鲜花。
一位年轻女士手提一大包纸钱和一挂鞭炮走来,全国劳动模范康静和郝宝兰迎上去宣传文明祭扫,这位女士痛快地把鞭炮换了鲜花,她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放鞭炮,只是每年来都看到有人放炮。”一位大姐提着鞭炮向墓区走来,面对志愿者的宣传不为所动。但是她走了100多米后又返回,主动换了鲜花。记者问她为什么进门时不换?她说:“园区路边一幅又一幅的标语触动了我。其实我也不想放炮,这样的公益活动搞得太好了!我今后扫墓再也不放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