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据《羊城晚报》消息
有人说,2012年~2013年是“史上最难找工”的时期,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人,比2012年多19万人,创历史新高。
据某网站最新调查结果,截至今年3月,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硕士毕业生不足三成,分别低于上届同期8个和7个百分点,而放弃就业转而考研的人数也达到历年最高。
在一个研究院所做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中文”、“法律”、“新闻”、“信息管理”等文科专业由于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不幸入选红牌和黄牌专业。
关于2013就业难问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分析有四大原因。
苏海南认为,第一个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的白领岗位需求不足。
第二是大学生的供给不太符合市场需要。目前大学专业的设置和招收的人数,跟市场需求对不上板。有一些专业设置可能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而恰恰进去的人又比较多。
第三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观念不够。苏海南认为,现在的大学主要是重知识培养,但是轻能力的锻炼,所以有学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这种情况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与此同时,大多数毕业生都想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大单位去就业,不愿到小企业、基层去就业。
第四就是整个就业的状况不乐观,在国家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加上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单位都不招人,少招人,也使大学生就业更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