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离开这家店后,记者又来到位于红桥区洪湖里附近的一家殡葬店,这次记者表示想为年龄在70岁左右的逝者办白事,这家店内的一名中年男子表示,除了扎纸人、马车之外,必须要做的就是念经超度,和道士做场。“我跟你说,不管多大年龄,想要点排场的家里,都要有道士做场,和尚念经。那效果肯定不一样,主家脸上也有光。谁不愿意走得顺顺当当的。”经过计算,男子表示,这一场给8000块钱给服务齐了,其中请来的道士、和尚就花掉了2500块钱。当记者询问和尚念的什么经,道士做的什么场时?男子皱着眉头说道:“这可不知道了,到时候咱们也听不懂,你们也不用纠结这个,准给你们弄得利利索索。”对于前来的和尚出自哪家寺庙,男子的回答让人有些哭笑不得,“都是大寺庙的,具体不能说的,这些都是规矩,人家出来干这个活也都是和我们的交情,天机不可泄露。”
那么,这些活跃在诸多白事活动中的“大师”们又是何方神圣呢?经过几番走访,记者以想看看现场效果为名,在一名大了的推荐下,来到位于京津公路附近的一处小区,此时临时安置在小区空地上的棚子门口,正好有一名身高不到1米7,体态微胖,身穿僧衣,剃着光头的中年男子,正端着手中的经文,不停地低声念着,言语内容听不清。只见这名“大师”不时放下经文,五指并拢,手掌伸平将右手抬到胸口位置处,向周围逝者家属逐一行礼。大约5分钟后,现场大了继续下面的环节,“大师”则到一边换装准备离开。记者走近看到,男子的书包中,不仅装满了僧服、僧帽等道具,还有三四本破旧的经文书籍。此时,记者以殡葬店老板身份上前和“大师”搭起讪来。
“平时干什么职业的,最近活儿不少吧?”也许以为记者是前来看热闹的殡葬店老板,面对记者的搭讪,眼前的男子并没有太多防备。“要不算干这个白事,我就是无业游民,您这最近活儿多吗?有活儿可以找我,我的价就是400块钱。”这名男子随后询问记者的店在哪里,记者随便编了一个后,男子对记者说:“最近要去北京通县那边干,过些日子有时间去店里聊吧。要是以后有大活儿,现在我自己手里有人。”“以后要是需要人多了,这僧服我去哪给你买啊?你找的那帮人都认头干这个吗,不怕晦气啊!”对此,男子有些不屑地说道:“服装外面就有做的,咳,有嘛不能干的,这是突破自己,一想到钱就嘛都能接受了。今天我一天接了5个,2000块钱吧。”当记者询问,刚才那经文念的是什么意思时,男子一边整理书包,一边笑着对记者小声说道:“我还不知道问谁呢?圈儿里都念这个,就是找那个感觉,每次念味儿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