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超市自助储物柜存东西,用手机拍下凭条上的条形码,用这张照片就能打开储物柜?今天上午,为了验证该微博的真实性,记者来到几家大型超市,分别进行试验。
试验方法
将物品放入超市自助储物柜,取一张储物柜凭条,用手机拍下凭条上的条形码。然后将手机相册中的条形码照片,对准储物柜的读取处扫描,观察是否能够打开储物柜。
试验过程
试验一:正面拍摄轻易开柜
记者来到天鹅湖附近某大型连锁超市。
根据机身的提示,轻按柜子正中的存包按钮,一张手指长短的纸条缓缓从出纸口吐出,对应的柜门应声而开。拿到凭条,关上储物柜门,打开手机拍照功能,正面对准凭条,将二维码和下方的10位数字完全拍下。将手机中的凭条照片调出,对准储物柜的扫描仪进行扫描,“咔”的一声脆响,对应柜门应声而开。
实验二:拍变形后则打不开
在马鞍山路与太湖路交口附近的一家超市里,有两处储物柜,记者首先来到南侧的一处储物柜前,按下存包键,机器里便出来一张二维条形码,一个柜门随即打开,记者将随身物品放入柜中后,用手机照相功能将这个二维条形码拍了下来,随后用手机中的这张带有二维条形码的照片对准机器的红外线扫描处,然而机器却毫无反应,将手机调整角度后,也未能打开柜门。
随后记者又来到超市北侧的另外一处储物柜处,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还是没能打开柜门。而记者将手机中的图片与纸质条形码对比时发现,手机中的条形码被拍得有些变形。
试验三:拍摄纸条时需要平整
而在位于芜湖路的某超市,记者选取的是超市入口处不远的储物柜。
记者几次均无法打开储物柜的门。而在位于超市出口处的储物柜,这次,记者来到光线明亮处,并将凭条平整展开,用手机拍下条形码的照片。随后,记者将手机照片对准储物柜的扫描处,“砰”的一声,储物柜的门应声而开。
不过记者又对该处的另一个储物柜进行试验,取出的凭条不是太平整,有些弯曲,记者拍过照片后,虽然经过多次试验,也无法打开储物柜。
试验四:与角度和清晰度有关
既然这个方法可行,条形码被人偷拍的话岂不是很危险?
在潜山路某超市,记者尝试了一把“偷拍”。与同伴平行站立,在其取凭条的瞬间,从其身侧迅速进行拍摄。图片中,二维码和数字有些模糊,且画面较小。将照片置于扫描仪前,无论怎么移动,柜门都毫无反应。
记者随后又换了一部像素较差的手机进行试验,发现即使正面拍摄下条形码,依然无法开启柜门。
试验结论
经过试验,几家超市的自助储物柜的确能使用此种方式打开柜门。但拍照后能否打开储物柜,与自助储物柜扫描的灵敏度、照片的清晰度、条码的平整度,甚至是手机屏幕的材质、贴膜等因素都有关,如果照片稍微有些模糊,光线不好,大小、角度不一致,都不能打开储物柜的门。
各方回应
解释:不存在安全漏洞
记者随后拨通了储物柜上留有的生产厂家电话,以消费者的身份向其提出疑义。
东城电子合肥地区的一位工作人员承认这种情况已存在几年,不光如此,用相机将凭条拍下,打印出来,足够清晰的话一样可以打开柜门。但他表示,每张凭条对应唯一一个柜门,且有效期只有一次,相当于柜门唯一的钥匙。“我们把钥匙交给了顾客,如果因为他自己的保管不善,被人拍下导致财物损失,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而且,由于距离、对焦、角度等问题,偷拍的照片一般不能打开柜门,因此“这算不上是产品的漏洞”。
律师:商家应尽告知义务
如果因为这个“漏洞”造成顾客存储的财物受损,谁应该为此负责?安徽中天恒律师事务所陈朝晖律师表示,虽然这种储物柜是免费为顾客提供便利的,但商家不能以“不收费”为由回避自己的责任。在知道这种“漏洞”的情况下,商家应该主动告知并提醒可能存在的风险,或安排专人看管。如因此造成损失,商家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顾客也需提高自身警惕,尽量做到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妥善保管凭条,留意身边陌生人异动。
警方:合肥暂无此类报警
是否存在超市储物柜凭条丢失,被不法分子捡到拍照,从而导致储物柜被盗的现象呢?金寨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超市从未遇到类似的情况。
今天上午,记者与合肥110联系,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记者所描述的现象,他曾经看过广东地区发生过这样的案件,但是从合肥110接警的记录上看,目前合肥地区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案件。
服务贴士
应保管好储物柜凭条
在试验过程中,有市民见记者打开储物柜的门之后表示,凭条太小,在购物过程中容易丢失,现在只要拍下照片,就可以打开门,值得在今后的购物中尝试。
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我曾经有一次将购物凭条弄丢了,也不知道储物柜的编号,虽然超市工作人员帮我取出了物品,但是时间非常长,如果用手机拍照能解决问题,以后就方便多了。即使打不开柜子,也能知道储物柜的编号,这样查找,非常方便。”
随后,记者咨询了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听完记者的描述后,表示并未听到顾客的相关反映,她提醒广大消费者,储物柜凭条只要在自己的手中,别人没法拍照,储物柜也自然无法打开。为了保证储存的财物安全,避免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市民还是应妥善保管好储存凭条。
□刘洋本报记者王伟郑静周洪/文高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