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羊城晚报讯记者张文、通讯员侯荣丰摄影报道:丹霞山景区户外拓展活动中心近日在野外考察时发现一处大面积的小型蜂窝状洞穴群。据丹霞山景区管委会副主任侯荣丰介绍,此种发育完全的大面积小型蜂窝状洞穴群,目前国内仅在广东丹霞山和贵州赤水被发现过。
新发现的小型蜂窝状洞穴群位于丹霞山奇特景观“睡美人”的“踝关节”处,当地人称之为“亚公岩”。洞体为砂岩层,洞穴竖向发育,整体如同一座结构精巧奇妙的“蜂房”。
新发现的洞口东向,洞深十余米,高六米,宽六米,洞口自上部直至洞内小型蜂窝状洞穴成片成层发育(见右图)。单个小型蜂窝洞口大的不过20厘米,小的不足1厘米;穴深从几厘米至十几厘米不等,累计面积达100平方米。
侯荣丰说,丹霞山范围内已先后发现多处小面积的小型蜂窝状洞穴,发现如此大面积的小型蜂窝状洞穴群尚属首次。这些蜂窝状地貌如龙鳞、似蜂窝,数量之多,形态之丰富,为丹霞山已知蜂窝状洞穴之最。侯荣丰表示,从最新研究表明,丹霞地貌小蜂窝状洞穴均发育在钙质含量较高的红色砂岩层中,质地较松软的红色砂岩层,易受人为干扰和破坏,需采取措施加强对相应岩层的保护。
张文、侯荣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