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崛起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旅行剧团,在其走南闯北、艰苦探索的演出过程中,正是《雷雨》、《日出》等曹禺剧作,全面提升了剧团的演艺水平,从而创造了其职业演出的一次次奇迹与辉煌,同时也使一些有潜质的优秀演员大放异彩,脱颖而出。唐若青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唐若青,团长唐槐秋之长女,中旅台柱演员之一。在剧团初创期(1934—1935年),她还是十六七岁的少女之时,就曾担演过《梅萝香》、《少奶奶的扇子》、《茶花女》等外国名剧的重要角色,逐渐显露出她的表演才能。尤其是《茶花女》中她扮演的女主角玛格丽特,获得了京津观众的广泛好评。
然而,唐若青演艺才能、潜质的充分展现,却是在《雷雨》、《日出》的演出过程中。1935年10月初,中旅来天津首次演出《雷雨》,唐若青饰演鲁妈(侍萍)这一悲剧形象,她以对角色的深入体验与非凡的演技而震惊观众。当时《大公报》等报纸刊登的评论指出:“演员中最堪注意的要算是唐若青。她这次扮演侍萍,表现慈母的内心动作,使人惊叹为特异的天才。”“没想到会饰小姐少奶奶的唐若青也会饰这老夫人的角色”,而且“她已经化身为心中蕴蓄了许多隐痛的鲁侍萍了”。
1937年6月,中旅在上海卡尔登大戏院演出的《日出》,把唐若青的表演艺术推向了纯熟、绚烂的境界:她主演陈白露,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获得巨大成功。这固然得益于导演欧阳予倩的精心指导,但更与剧作家的创作初衷有重要关联。自中旅演出《雷雨》之后,曹禺十分推重他们高水平的表、导演艺术,尤其激赏唐槐秋、戴涯、赵慧深、唐若青、陶金等杰出演员风采独具的表演艺术。唐若青在《茶花女》、《雷雨》等剧中深刻动人的表演,更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从而激发了曹禺继续为中旅写剧本的强烈厚望。不久诞生的《日出》,其创作动机之一就是为了中旅的舞台演出,而作为剧中主角的陈白露,曹禺又是在一定程度上依据唐若青的形象、性格和表演特点进行设计与创造的。这就为唐若青充分施展她的演艺才华和创造表演艺术的辉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条件。
在《日出》的演出中,唐若青正是运用她那卓越的演艺才能,通过对角色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的深入体验与饱含激情而又细致入微的传神表演,出色地完成了陈白露这一动人的悲剧形象的舞台创造:时而像是久经风尘,时而像是单纯的少女;时而玩世不恭,时而满腔正义;时而放纵任性,时而感伤厌世——陈白露这些矛盾、怪诞的一系列心理动作、不可摆脱的悲剧心理活动与难言的灵魂隐痛,就这样含蓄、深沉而又震撼人心地被表现出来,极大地征服了观众。正是对陈白露这一不同凡响的舞台形象的成功创造,使唐若青获得了“话剧皇后”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