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河北区公布了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及尚未核定为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位于河北区耳闸公园旁,本市最早的水利建筑设施、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耳闸,因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被文保部门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耳闸因何得名,这个近百年历史的耳闸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昨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新耳闸老耳闸面对面
耳闸位于李公祠大街尽头、新开河与北运河交汇处,老耳闸已经停止使用,由于闸面是闸口桥,因此成为一道横跨新开河的小桥,供市民通行,取而代之的是与其毗邻的新闸,新闸的造型犹如一艘大船,独特的设计与造型古朴的老耳闸形成鲜明对比,而老耳闸更多了一些历史的沧桑感,十几个扁圆形的墩子作为支撑,显得十分坚固,墩子上的金属滑道还保留着,但闸门已经拆除了,如今河水流经老耳闸,仿佛在洗礼着历史,而控水的任务已经交给了新闸。
老耳闸:市区最早的水利设施
据河北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清乾隆三十七年,开挖堤头引河,同治年间淤塞,清光绪十九年,沿堤头引河旧迹开挖新减河,仍称为堤头减河(后称新开河),建了堤头减水坝。1919年,新开河淤积严重,坝身也年久失修,考虑到通航要求,顺直水利委员会决定将原减水坝改建为泄洪闸和船闸,耳闸于1919年动工,1921年竣工,据传,因闸址位于河岸,如人之耳,故名耳闸,是天津市区最早的水利建筑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