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科委获悉,科技部、中科院联合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四省市实施的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近日正式启动。据悉,依靠现代科技力量,预计三年内本市将实现每年增加1.6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
记者了解到,受淡水资源匮乏和土壤瘠薄盐碱等因素制约,环渤海4省中有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将在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建立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通过加强环渤海中低产区粮食增产增效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建立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与新型服务体系的协同管理机制,强化粮食科技平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实现到2017年增粮30亿公斤、2020年增粮50亿公斤的目标。
工程咨询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李振声表示,采用盐碱地治理、微咸水灌溉、种植耐盐小麦品种等措施,环渤海中低产区可实现20%以上的增产效果。其中,本市将在提高粮食单产潜力、中低产田治理、加快大面积中低产田综合增产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发展高效型现代粮食产业。
三年内,本市将在静海、武清等六个区县实施140万亩粮田(含棉改粮)改造提升,力争重点突破制约区域粮食增产的土、肥、水、种等一批关键技术,通过研发推广抗逆作物品种、盐碱地改良利用、中低产田快速培肥、微咸水安全灌溉与雨水高效利用、棉田增粮等技术成果,探索低产农田粮食增产模式,实现年度内平均每亩增产71.4公斤,平均每亩增收益145.7元,每年为本市增加1.6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记者谷菲)